濕是中醫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一。濕邪為病不分男女,分外濕和内濕。
一,外濕:地域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濕邪的形成和緻病也各有不同。如西北多燥多寒,東南沿海多濕,江南多雨、濕氣更盛,所以夏秋之季經常淋雨涉水,或出入空調汗水不能宣洩,濕入肌表,造成體倦無力,頭重如裹。
二,内濕:多為素體脾失健運,或恣食生冷涼飲、膏粱厚味、使濕濁內停、濕邪困脾、脾運失職、濕濁内生,脾陽虛損水濕不化。遇寒則成寒濕、遇熱則成濕熱、遇署則為署濕、遇風則成為風濕。
中醫認為濕為粘膩之物,治療起來非常麻煩。不管是湯劑、成藥、針、灸、拔罐、刮痧、氣功等都可應用。拔罐對外濕能起到活血通絡祛濕的作用。尤其是背部膀胱經、腹部的任脈、和胃經的帶脈采用走罐起到良好的祛濕作用。如寒濕過重可加用艾灸。如出現脾胃濕阻,采用健脾利濕藥。脾腎陽虛采用溫陽利水藥。寒濕客肌表,采用發汗排濕藥效果會更好。
這裡必須指出拔火罐時一定要因人而異,拔火罐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火罐的壓力因人設定,以防出現水疱。目前對水疱的認識存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外濕過重出現水疱,另一種認為是負壓過敏。不管什麼說法,最好還是别拔出水疱為好。一則防礙下次治療,二則易造成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