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二廠的傳聞逐漸散去之後,特斯拉悄然提價。
11月19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國産Model 3後輪驅動版售價上調1.5萬元至25.09萬元。這是國産Model 3年内第二次提價。
坊間熱議、地方政府介入、媒體跟進,一番關于二廠的輿論爆炒之後,人們似乎看清了真正的赢家。
特斯拉二廠仍撲朔迷離,包括青島在内的衆多城市依然“此情可待”。畢竟,以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體量,可輕松貢獻數百億的産值,是一桌盛宴。
民間對特斯拉如此關注,甚至個别地方政府有意無意地秋波暗送,折射出城市轉型升級的路徑壓力,以及對高含金量制造業的追捧。
在國家風向标的助瀾之下,先進制造業正成為衡量一座城市潛力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來,國家認定了多個層次的“國字号”制造業招牌,這其中,青島成為北方城市的一股清流,總數高居前列,多項指标僅次于地位特殊、資源豐富的北京,甩開一衆北方城市。
認定為“國字号”并非當下的産值與規模有多大,更多代表了國家認可之方向,以及城市未來希望之所在。時隔多年之後,青島有望再度成為北方制造的一面旗幟。
1
11月19日,青島又一家企業成功過會。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上市委員會審議,将在上交所科創闆上市,有望成為青島市科創闆的“第6股”。而科捷智能董事長兼總經理龍進軍,将成為青島首位80後上市公司創始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信部今年8月發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科捷位列其中。
“小巨人”企業均從制造業中選拔,其數量是城市實力的直接體現。在第三批“小巨人”企業發布後,青島的“小巨人”數量達到97家,全國排名第8,在北方少于北京的257家,天津的130家。
青島制造業的成長,在多個榜單中得到驗證。
11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範名單,青島與無錫、杭州、成都、甯波等城市一同入選綜合類示範城市,成為全國僅有的11城之一。
11月10日,第六批“單項冠軍”榜單發布,青島的冠軍企業和産品增至23家(個),排名全國第七。
11月9日,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獲批組建,青島占據其一,入圍者是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
加上年初青島家電和軌道交通兩個制造業集群進入“國家隊”,使得青島從“點”到“面”,幾乎集齊了國家在制造業領域的所有“獎項”。
2
青島制造業,以如此炫目的方式重新回歸大衆視野,或許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在南北經濟差距的現實情況下,青島能否通過制造業走出一條轉型之路,不僅會為北方城市帶來新的啟示,對全國經濟格局亦有深遠意義。
前三季度,一個好的迹象是,北方經濟的全國占比“止跌”。
GDP總和達到289342.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5764.51億元,三個季度幾乎增加了一個北京的經濟體量;名義增長率達到14.1%,比南方地區(13.6%)高出0.5個百分點;占全國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5.08%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35.15%,提升了0.07個百分點。
這其中,以青島、濰坊等為代表的制造業較為突出城市,應該貢獻了不少力量。
客觀而言,在北方城市中青島工業的體量處于領先集團,但還沒有恢複“上青天”時的巅峰。
當下,天津、鄭州的二産規模均在青島之上。2020年,鄭州的二産增加值比青島高出近400億。
與鄭州相比,青島的優勢在于淘汰了大量落後産能,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高質量發展的門檻。上述制造業中的“青島力量”,是最好的證明。
而鄭州還處于轉型的起步階段,青島經曆的痛苦,鄭州遲早要“補上”。
3
青島可以興奮,但卻沒有驕傲的資本。
在産業升級的道路,這座海濱已經走了近10年。從2012年左右開始“騰籠換鳥”,到今年迎來收獲的爆發期,途中經曆了太多曲折,走過了不少彎路。
再者,雖然各種“國字号”認定的企業、集群較多,但尚未形成氣候,能否破繭成蝶仍需未來一點一點的檢驗。
以下這張來自2020年青島統計公報中的圖表,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青島制造業的短闆。
家電、輪胎、汽車等傳統制造業占比較重,新興産業産品少。換句話說,青島的單項冠軍也好,“小巨人”也罷,依然處于成長期。
此外,青島優勢制造業集群的産業鍊條還稱不上完善。
以兩大入選“國家隊”的家電和軌道交通産業集群為例,在一場官方活動中透露的信息提到,家電的本地配套率40%,合肥則為70%。京東方的屏,成為合肥家電産業配套的最大優勢之一。
軌道交通産業問題類似。年初,青島有關區市曾對“軌道交通裝備産業産品本地配套率不高的問題”回應省裡:針對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四方龐巴迪三大主機廠的1650餘家配套企業進行全面梳理,對配套額過千萬的294家配套企業進行靶向研判,篩選出131家非中車系優質市外配套企業作為潛在招商目标。
最近傳來一則好消息,中車對制動和鈎緩業務進行整合,并以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四方所)全資子公司青島思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銳科技”)為整合平台。整合之後,南京、株洲等地區的技術力量有望來到青島。
本次操作也暴露出軌道交通産業的特殊性,産業鍊由央企掌控,怎麼布局、在哪布局,地方的話語權可能不大。若要改變現狀,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不管怎麼說,國家已經給青島機會了,今後最重要的是将政策風口利用好,厚植企業生長的土壤沃土,盡力讓産業鍊充實起來。
如此,青島方能真正“出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