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本名“端五節”,又稱為“端陽節”、“重五”、“重午”等,是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會吃粽子。
這一天,許多地方有門前挂艾的風俗,至今不衰,據說有驅瘟防病避邪的作用。有人給這種做法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其實這裡邊包含着許多道理的。
按照24節氣時令,端午處于小滿和夏至之間,為夏節,此時自然界陰陽交替,正是多種傳染病擡頭的時候。就同現在集中進行季節性多發病的預防的道理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講,端午就是一次季節性群體預防疾病日,而門前挂艾正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的“五月五日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懸于戶上,可禳毒氣”。端午時節正是艾花未開,葉茂盛,有效成分最高的時候,采艾、挂艾就更顯得有充足的理由了。
《本草綱目》中還記載,艾葉性味苦而辛,生溫,熟熱,入脾、肝、腎經,有溫中,逐冷,除濕的功效。艾草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甯、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産。而且别名衆多,有艾蒿、醫草、灸草、蕲艾、草蓬、艾蓬、香艾、野蓮頭等名稱,習慣上以湯陰的北艾、四明的海艾、湖北的蕲艾為藥中的上品。
在傳統的中醫醫學理論中,認為“邪”就是侵害人體的病理之氣。門前挂艾避邪在這裡就是預防疾病的意思。所以端午挂艾“避邪”的傳統還是有道理的。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注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