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9日電 題:内蒙古五原:綠色發展助力産業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地處黃河最北端的内蒙古五原縣因水而興,全縣230萬畝耕地中有123萬畝為鹽堿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原縣立足現代農業産業優勢,大力推行鹽堿地改良工程,因地制宜整合資源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實現農民增收、産業增效,走出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引育增收主體助力增收
金秋時節,五原縣新公中鎮農戶正在忙着秋收。在五原縣全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西瓜套種向日葵基地,工作人員正組織農戶采摘最後一茬西瓜。永聯村村民梁翠說:“過去村裡的耕地比較分散,經營起來費時費力,收入比較少。現在我除了有土地流轉的收入,還能就近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掙170元,一年下來能收入2萬多元。”
9月17日,内蒙古五原縣種植大戶邢雷在和勝鄉黃柿子現代科技産業示範園采摘黃柿子。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五原縣全順農民專業合作社合夥人高懷寶告訴記者,合作社與永聯村村民簽訂土地流轉承包合同,以每畝500元—6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15000畝,并通過“耕、種、管”一條龍服務、入股分紅、入社打工等形式,開展新品種種植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保證農戶的土地租金、入股股金、打工薪金“三金”收入。
“在永聯村黨支部的支持下,我們構建起了‘黨支部 村集體 合作社 園區 農戶’的聯合經營體系,與農戶真正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種植,讓更多農戶受益。”高懷寶說。
今年以來,五原縣将新型經營主體擺在發展産業促農增收的突出位置,将小農戶融入現代産業發展鍊條。目前,全縣共培育合作社143家、家庭農牧場33個,輻射帶動農戶2萬戶。
五原縣副縣長孫志剛說:“我們不斷培育、引進新型農牧業增收主體,大力發展黃柿子、糯玉米、花菇、辣椒等優勢特色富民産業,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建設增收基地帶動增收
在五原縣塔爾湖鎮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戶司曉勇正在采摘甜瓜。司曉勇告訴記者,在頭茬甜瓜賣完後,他又在68畝鋼架拱棚裡種甜瓜,每棚甜瓜純利可達1萬多元。“我家依托園區不僅引進新品種、學到新技術,還提高了種植收入,預計今年總收入達到80萬元以上。”司曉勇說。
随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塔爾湖鎮現代農業産業園吸引的訂單不斷增多,農戶收入越來越有保障。司曉勇說:“以前我們種大田成本高、增收空間小,每畝地純收入1000來塊錢。今年我們和山東一家公司簽訂蜜瓜訂單,一畝地毛收入2萬元,除去開支純利潤在1萬元以上。”
這是内蒙古五原縣塔爾湖鎮現代農業産業園(9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記者走訪發現,塔爾湖鎮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綠色産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産業園,園區占地10萬畝,涉及6個行政村。根據立地條件,塔爾湖鎮大力發展鋼架拱棚特色種植業,引導農戶種植麒麟西瓜、蜜瓜、白蓮脆香瓜、西紅柿等,将園區建成農戶增收基地。
塔爾湖鎮黨委書記韓鵬程說,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實現科技引領、示範帶動、聯企帶農、提質增效的目标,同時示範引領推動産業升級,實現畝均收入2萬元、戶均增收10萬元,确保農戶穩定增收。
這是内蒙古五原縣新公中鎮小麥種植基地(2022年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目前,五原縣把農牧園區建設作為引領産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實施“百企聯百村建百園帶萬戶”工程,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訂單農業、入園務工等形式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建成138個現代農牧業園區,帶動2.5萬農戶,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
發展增收産業促進增收
每逢周末,五原縣隆興昌鎮各個采摘基地遊客紛至沓來。記者在榮譽村“俏村菇”花菇産業園看到,菇體個個飽滿緊實、色澤豔麗,遊客正流連其間忙着采摘。遊客劉芳說:“每個周末,我都會和家人、朋友在縣城周邊遊玩。我們在花菇基地采摘,一方面放松放松心情,另一方面體驗一下采摘的樂趣。”
這是内蒙古五原縣隆興昌鎮榮譽村“俏村菇”花菇産業園(2022年6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據介紹,從去年開始,榮譽村“俏村菇”花菇産業園受到遊客青睐。花菇種植戶楊建華告訴記者,他們與研學館、旅行社對接,推出采摘遊新模式,“采摘周期為每年4月份到10月份,時間寬松,采摘價格随行就市,深受遊客歡迎。”
隆興昌鎮黨委書記李鵬飛告訴記者,全鎮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利用閑置荒地建成花菇産業園,以村集體經濟形式發展産業,以果蔬為媒介打造“農旅”産業,促進農民增收。
孫志剛說,五原縣通過“多業推一業、一業帶多業”,帶動農戶在家門口分享鄉村旅遊紅利,推進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初步形成“四季有花賞、四季有果摘”的鄉村旅遊新業态,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