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發展理念?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思想 學思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共同富裕發展理念?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共同富裕發展理念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新思想 學思悟
貫徹新發展理念應該堅持以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标。事實上,新發展理念蘊涵共同富裕的深層邏輯,不僅與共同富裕内在統一,而且可以賦能共同富裕。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好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創新發展:激發共同富裕的内生動能
共同富裕的基礎在發展、目标在共富,而動力則在創新,因為富裕要由創新來創造和實現。實現共同富裕就要做大做實做優“蛋糕”,為分好“蛋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就需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社會生産力的解放與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并以創新為動力之源。沒有創新,共同富裕就難以實現。隻有不斷創新,才能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财富以滿足人民群衆的物質财富新期待。當前,共同富裕面臨着一系列的體制機制障礙、發展瓶頸等問題,這些都要依靠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實踐、創新環境來破解。因此,必須理解創新、寬容創新、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給所有人共同富裕的機會和條件。
協調發展:處理共同富裕的邏輯關系
協調就是協商、調和,就是各要素配合适當、搭配适度、相處融洽,即和諧一緻、搭配合理,也就是要正确處理事物之間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為其正常運轉創造良好條件、提供和諧環境,以促進目标的順利實現。研究證明,協調是共同富裕的基礎與前提。因為一方面“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平衡是事物的常态;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需要各方面、各環節、各要素彼此聯動,需要全局性謀劃、統籌性安排。現實表明,協調解決的是發展中的不平衡、不統一的問題,是注重發展機會公平、資源均衡、區域平衡的問題,強調事物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全面性。而且共同富裕本身不僅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因此,解決協調問題就要把處理收入、行業、城鄉、地區等各方面差距,以及處理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等作為主攻方向,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綠色發展:創造共同富裕的優美環境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與可持續為目标的發展,它以低碳、循環、環保為原則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設為主要抓手,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優美環境需要。綠色環境是人類社會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物質财富與精神财富、生态文明與社會文明的統一,與民生福祉緊密相連。堅持綠色發展可以為人民群衆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優質生态産品,産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現實告訴我們,生态環境不僅是“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的寶貴的物質财富,也是能讓人心曠神怡的精神财富;堅持綠色發展不僅能形成節約能源、保護生态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而且能使綠水青山産生“黃金效益”、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不僅使人幸福安康、延年益壽,而且可以促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真正實現物質财富、精神财富、生态環境均豐收,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都豐碩。
開放發展:通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共同富裕是包容性發展、開放式發展的必然結果。曆史證明,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閉關自守是發展不起來的;越發展越富裕,就越需要開放。隻有堅持開放發展,才能充分認清事物發展趨勢及其對共同富裕的現實影響。以開放促農村繁榮、鄉村振興,從而帶動和助推共同富裕,走向幸福生活,已成為人民群衆的普遍向往,因為在高水平開放中推進共同富裕是我們的重要目标。開放是擺脫貧困、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路徑,所以要使全體人民達到共同富裕,必須堅持開放,以開放促經濟發展繁榮、推動人民生活改善提高、确保社會和諧穩定。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不僅使我國經濟富起來了、強起來了,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了,共同富裕的基礎夯實了,而且也為全球經濟複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提供了中國經驗、貢獻了中國智慧,并将繼續造福于世界人民。
共享發展:繪就共同富裕的普惠藍圖
共享就是與其他主體共同使用、享受、分享某一事物使用價值,也就是将某一物質或者信息的使用權、知情權與其他主體共同使用或支配。研究證明,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性概念,是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但它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一種普遍的理想追求,它需要人人共建、人人共創、人人共享。在共享中促進共同富裕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構建科學合理的分配格局,形成人人享有的分配結構和配置供給機制;确立共同富裕是共享的普惠目标、共享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并把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在推進共享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在實現共同富裕中夯實共享發展。隻有這樣,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才會變得愈加清晰,共享的制度保障才能更科學、合理。
【本文系廣東省哲社重大研究專項《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與廣東實踐》(GD22ZDZ01-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廣東财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廣東鄉村建設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