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率領部下逼宮李淵,強迫他讓位,以至于讓李淵成為曆史上罕見的當過太上皇的開國帝王。
頗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後,類似的事件再次上演,李世民的嫡長子,已被立為太子的李承乾,聯合杜荷、侯君集以及宗室李元昌等人,企圖逼宮李世民,以提前奪位。隻不過,這一次逼宮,并沒能成功,事敗後,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廢,但保住了性命,杜荷、侯君集等人則因涉嫌謀反被誅,宗室李元昌被賜死。
李承乾的失敗,幾乎是必然,要知道,他這一套,可是李世民玩爛了的。
更何況,論能力,李世民遠在李淵以及李承乾之上,兩次逼宮的難易程度,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這些,李承乾作為當事人,肯定比咱們更清楚,可他為什麼非要冒險去做呢?難道是因為他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脅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就在事件發生的前不久,李世民還明确地表過态,聲稱太子的地位是穩固的,甚至還表示即便李承乾意外去世,新的儲君也該由他的兒子來繼任。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李承乾難道還不明白父親的心意嗎,為什麼還要冒險去謀反呢?
事實上,雖然李世民有過明确的表态,可是李承乾心裡卻沒有底。原因有二,一是他與父親之間,早就已經産生極深的矛盾;二是他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弟弟李泰的嚴重威脅。正是這兩個原因,才讓他走上了逼宮謀反的不歸路。
早年的李承乾,日子過得相當平順,他是嫡長子,是名正言順、當之無愧的儲君人選。而且自幼聰明伶俐,又懂禮貌,尊敬師長,故而深得李世民的寵愛。
李世民一登基,立刻就把他立為太子,并開始對他進行接班訓練,當時的李承乾,隻不過是個八歲的孩童。可是等到李承乾長大之後,卻因為一個特殊的愛好,導緻他與父親之間産生了極深的矛盾。這個愛好即便放到今天,也會讓一些名人難以啟齒,那就是“喜好男風”。
據史書記載,李承乾極度寵信一個男藝人,甚至給他取名為“稱心”。此事被李世民知道後,非常憤怒,當即派人将稱心殺死。心愛的人被殺,讓李承乾非常傷心,還在宮裡給稱心豎了碑以作紀念。稱心的死,讓李承乾對父親産生了極大的怨恨,也為他後來的逼宮謀反埋下了因。
除此以外,李承乾的謀反,還與李泰有關,此人是他的同母弟,同樣是李世民的嫡子。
自從李承乾好男風的事情東窗事發之後,再加上他成年後患有腳疾,導緻一些大臣開始勸說李世民更換太子。無獨有偶,就在那段時間,李泰又因為表現好常常被李世民大加賞賜。如此種種,讓李承乾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于是就試圖刺殺弟弟李泰,結果沒有成功。由于害怕此事被父親得知後會對他不利,于是他就一不做二不休,幹脆逼宮奪位。
李承乾的謀反,在後人看來是可惜的,畢竟他不像當年李世民那樣不謀反就沒法繼承大位。然而以當時的情景來看,他這麼做又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和父親之間原本就有着極深的矛盾,很難保證父親日後不會改變主意。
更何況,弟弟李泰這幾年一直咄咄逼人,又有許多大臣的支持,就更讓他不得安心了。其實那時候的他,與其說像當年的李世民,倒不如說更像當年的李建成,如果他不先下手為強的話,指不定過段時間,就會落得李建成一般的下場,被弟弟李泰給做掉了。
所以他的做法,固然冒險,卻也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以相信,換誰坐在李承乾的位置上,恐怕也會做出類似的舉動。
參考資料:
《舊唐書李承乾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