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螞蝗,相信很多跟我一樣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有很深的印象,肉肉的、胖胖的、深褐色,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
要是你在水田裡做農活,站在某個地方時間長一點,保不齊就會發現小腿上貼着幾隻。
小時候我母親告訴我,這時候要用手拍打它吸附的皮膚附近,螞蝗就會因為受到刺激自己掉下來,千萬不能用手強拉硬拽,這樣它反而吸得更牢。
我曾經“有幸”被這家夥叮咬過,當時就是按照母親傳授的方法讓它掉了下來。
記得當時流了不少血,而且血老是止不住,但是不疼。
雖然這家夥“長相”醜陋,會吸血的“習慣”也不好,但卻有讓人驚歎的神奇作用。
讓我們把時間推回到2004年。
在廣西玉林,有一名25歲男子因為工作時的意外事故,導緻他的一根手指全部斷掉,隻剩下肌腱連接。
被工友和家人送往醫院後,經過醫院的緊急救治和“斷指再植”手術,他的手指終于接上了。
他的家人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誰知第二天他的斷指處就開始發黑、腫大。
經過醫生的檢查,确認手術後的“靜脈充血”。
是因為靜脈損傷後,流到斷指上的血液無法循環導緻斷指處的血壓升高。
這種情況如果不馬上處理,新接的斷指必将壞死。
我們都知道,在一般的事故中,醫生最擔心患者出血過多。
但現在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必須想個辦法,讓斷指盡快出血,使斷指内的血壓下降。
經過醫院專家的會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決定對這名男子的斷指采取“螞蝗療法”。
拿出若幹條經過特殊處理的螞蝗,放到這名男子的斷指上讓其吸血。
而螞蝗不光是吸血,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釋放防止血液凝固的“抗凝血劑”。
這樣不光是減少了斷指内的血液,而且阻止了血液凝固。
幾天之後,斷指的靜脈重新長出,恢複了血液流動,這名男子的手指算是保住了。
整個過程,居功至偉的當然是我們的醫護人員,但是螞蝗同樣功不可沒。
那為什麼小小的螞蝗,居然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這還需要從螞蝗的特點、習性以及生理特征說起。
螞蝗,學名水蛭,主要在内陸淡水水域内生長繁殖。
一般長為2~15厘米,寬約2毫米~1.5厘米。
生活于水田及 沼澤中。吸人、 畜血液。行動敏捷,能作波浪式遊泳和尺蠖式移行。
春暖時較為活躍,6~10月為産卵期, 冬季蟄伏。
螞蝗的再生力很強,如将其切斷飼養,能由斷部再生成新體。
我小時候就曾用石頭把一條螞蝗弄成幾截,第二天早上很早起來看,發現變成了數條小螞蝗在蠕動,這也是我對它印象很深的原因之一。
而螞蝗在吸血的時候,為了防止血液凝固自己不方便吸血,所以在吸血的過程中,就會釋放一種物質,叫做“強效抗凝血劑”。
上面“斷指排血”的過程,就是運用了螞蝗的吸血、釋放抗凝血劑的功能。
其實螞蝗作為臨床使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用水蛭十餘枚令咂病處,取皮皺肉白為效。冬月朊蛭,地中掘取,養暖水中,令活動。先将患者痛處的皮膚擦淨,然後用竹筒裝水蛭合上,不久,水蛭吸滿人血自脫,如須多吸,另換新蛭。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水蛭專家米歇爾·塞爾澤就曾經诙諧地說明螞蝗為何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為了生存,水蛭發明了一套防止寄生對象發現自己的戰略:分泌麻醉劑、消炎劑和抗凝固劑。”
雖然螞蝗有很多好處,但是我一直比較害怕它。
童年時期也曾經一度擔心這東西會不會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其實已經鑽到身體裡去了?
為此我困惑了好多年。
後來才知道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一般情況,螞蝗是不會鑽到人體裡的,即便鑽進去了,也難以存活。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古代先賢的智慧,因為畢竟李時珍生存的年代可比法國這位專家早多了,而且也沒有這麼多的儀器設備可以運用,也沒有那麼多可以參考研究的文獻。大家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