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同孩子之間在數學能力上有着天壤之别,這表現在有些孩子的數學能力很一般,而有些孩子卻有着遠超同齡人的優秀數學能力。
人們不禁好奇,那些遠超同齡人的數學能力從何而來,有人說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和數學天賦是天生的有所不同,孩子的數學能力更多的是通過父母在早期的數學啟蒙中獲得的。
愛玩是學齡前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利用孩子這一特點,在數學敏感期間引導孩子玩一些簡單的數字遊戲,這有利于幫助他們構件數學思維、獲取優秀的數學能力。
01 父母不可忽視的數學敏感期優秀的數學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需要通過後天科學系統的訓練和習得才能獲得。
但還有一個和孩子數學能力有關的因素我們不能給忽略了,這就是每個學齡前孩子都會經曆的“數學敏感期”,這是孩子形成和發展數學能力的關鍵期。
當孩子在數學能力的發展關鍵期得到理想的訓練,那他在未來就有很大的幾率獲得超凡的數學能力。反之,孩子一旦錯過數學敏感期,他們以後就很有可能視數學如虎狼,一生都對學好數學不自信。
孩子通常到了五六歲之後,就開始對抽象的符号發生興趣,這表明他們在智力發展方面上升了一個台階,也意味着他們已經進入了數學的敏感期。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要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數學敏感期,這對于他們今後的數學能力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數學敏感期如同其他任何一個敏感期一樣,需要遵循自身的客觀發展規律,其過程是不能通過人為的手段提前,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對孩子進行諸如超前超綱的數學知識的灌輸。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懂得保護學齡前孩子的數學興趣和探索欲求,同時,還要在生活中或遊戲中,逐步引導孩子學會運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問題。這對于培養學齡前孩子感知數學,進而形成數學意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顯而易見,當我們把這一步工作做好,自然就能促進孩子順利度過數學敏感期了。
02 發展孩子的數學思維處在數學敏感期的學齡前孩子,會慢慢對數字、排列順序、數量關系、數的運算等數字概念産生興趣,并對其中數字等的種種變化有着強烈的求知欲。比如,有的孩子會豎起十個小手指,左手點點,右手點點,在學着數數,看起來非常有趣,這恰恰是孩子在對數字産生興趣的一種表現。
學齡前孩子的思維一般要經曆從直觀再到抽象這麼一個過程。孩子到底處在哪一個思維階段,是直觀思維的階段?還是抽象思維的階段?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數學在幫助學齡前孩子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以及空間想象等能力。
我們又該如何抓住學齡前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呢?通常可采取以下兩種措施:
第一,借助實物巧妙引導孩子
我們可以借助實物,引導學齡前孩子從“量”的具體體驗再到“數”的抽象認知,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比如在生活中常見的算盤、碗筷、瓶瓶罐罐、玩具、書本等,這些都可以拿來對孩子進行數的認知的引導。
第二,準備激發孩子數學思維積極性的材料
我們在和學齡前孩子互動時,要提前準備好能夠激發孩子數學思維積極性的材料。
比如,在要求學齡前孩子給圖形分類時,可以先給他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顔色相同的圖形和兩個形狀相同、顔色不同的圖形,讓他們進行比較,幫助他們明确“相同”的含義,并尋找這些圖形的不同特征。這樣就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能從中獲得有關分類的感性經驗,進而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積極性的發展。
03 幫孩子建立數字概念,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我們當然不是通過數學課本去幫助孩子建立數字概念、發展數學能力的,而是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去引導和鼓勵孩子去表述、去探究和數字有關的話題。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有很多,比如,孩子在路邊看到車牌号碼、在坐高鐵時看到座位号、在逛超市時看到商品價格等等,都是他們在生活中接觸數字的過程。
父母在這方面如果能對孩子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這對幫助孩子建立起數字概念、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04 避免學齡前孩子在數學啟蒙方面陷入認知誤區數學具有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兩重屬性。
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我們在對他們進行數學啟蒙時,不能脫離了具體實踐,要從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然後逐漸開始數學的抽象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需要提到的是,有不少父母把數學啟蒙簡單理解成“算術”,其實這是一種對數學啟蒙教育的誤解。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有一個學齡前小女孩,已經能夠流利地進行10以内加減法的運算,這讓全家人都為她感到驕傲,都認為這小女孩非常有數學方面的天賦。
然而,在一次測查中,她的測試結果卻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
當幼教專家問她:“8+2=10”表示什麼意思的時候,她幾乎是下意識地就說出自己的答案:“它表示8加上2就是10”。話音剛落,小女孩的臉上已經寫上了“勝利”兩個字。
可讓衆人沒有想到的是,專家的臉上并沒有贊許的目光,很明顯這并不是專家想要的答案。
專家請小女孩舉出一個能夠用這個“8+2=10”的算式來表示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小女孩一聽就傻眼了。
接下來,無論專家如何提示,小女孩都無法舉出一個能夠用這個算式來表示的具體事例。
最後,她很生氣地對專家說:“8加上2不就是等于10嗎?”
她的回答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我們從案例中可以看到,這個小女孩已經能熟練地計算10以内加減法了,父母或許會認為孩子在數學方面是小天才,但這隻不過是一種簡單的運算能力,實際上小女孩并不清楚那幾個抽象的數字符号所表示的具體意義,她僅僅是被大人教會了計算,卻沒有真正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在生活中到底意味着什麼。
換句話說,小女孩看似能流利地說出計算結果,但她那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式學數學,并不能因此證明她已經掌握了數的知識,更無從談起數學思維的建立,所以,在頭腦中缺乏數的概念的她,最後也就無法回答出專家的提問。
通常來說,學齡前的孩子在數學敏感期階段,對相關數學知識十分感興趣,如果在此期間,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數學興趣的培養,導緻孩子的數學興趣沒有被滿足,那麼孩子就有很大的概率出現“害怕學數學”的症狀。
此外,我們還要消除一種常見的認知誤區——認為數學就等于算術。其實數學涵蓋了包括算術、數的概念、幾何形體、空間關系等等。
父母如果能消除這種認知誤區,有助于幫助學齡前孩子順利度過數學敏感期,而不至于誤導了孩子。
結語總的來說,要想培養孩子在未來具有超越大多數同齡人的數學能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前瞻性及未雨綢缪的意識,比如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為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簡單的數字遊戲,有助于幫助孩子在未來構建數學思維,獲取優秀的數學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