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品讀《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贊美,表現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作者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号玄真子。
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诏、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于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迹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
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顔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谒,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鳜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于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于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同年冬十二月,和顔真卿等東遊平望驿時,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莺脰湖位于江蘇省吳江市平望鎮,相傳是吳越春秋時範蠡所遊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莺的脰(脖子)而得名。湖中有一個小島,名平波台,由道人周妙圓修築于明天啟六年(1626)。以前,拜佛燒香船隻凡途經莺脰湖者大多要上此台來進香,"平湖秋月"、"莺湖夜月"之美稱不胫而走。
朗讀劉曉峰,主任播音員,多次榮獲播音與主持作品獎一等獎,廣播文藝獎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