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的作文題在社交網絡引發熱議。題目為給材料作文,分值跟其他地方一樣,都是60分。
從讀題的角度看,題幹主要有四層意思:
一是解釋了“本手、妙手、俗手”三個圍棋術語的含義,即“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
二是指出了一些初學者的問題,即“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
三是指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即“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
四是告誡初學者,“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紮實了,棋力才會提高”“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最後,就是題目的要求: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看到這個題目之後,一些網友認為,圍棋并不是很普及的棋類運動,這種作文題對沒有學過圍棋的考生不公平。還有網友比較極端,認為“圍棋是城裡孩子的遊戲,可以通過課外興趣班等了解,對于農村地區的孩子,太不公平”。有的家長更直接,認為“我這種家庭條件不佳的,哪有錢和時間去學圍棋?不會下圍棋的怎麼寫?連 本手、妙手、俗手 真實含義都不懂,怎麼下筆?高考不是考作文啊,是考家庭出身啊。”
随後,“棋聖”聶衛平、著名圍棋九段柯潔等,也紛紛對此予以點評。比如,聶衛平就認為:“出題人通過我們專業的圍棋術語來命題,他一定是懂圍棋的”。
柯潔則對“本手、妙手、俗手”進行了哲理性的解讀,認為“本手是中庸的一手,但中庸不等于平庸”“俗手可能成為妙手”“妙手可遇不可求”等等,其根本意思就是“本手很重要,俗手不一定俗,妙手不一定秒”。
實話說,我雖然不會下圍棋,但是懂得其中的道理:即好壞可以相互轉化——這不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隐含的辯證法嗎?但很遺憾,如果這樣去理解的話,就會走上偏鋒,有偏題甚至跑題之虞。
道理很簡單,材料作文必須根據材料來寫作,主要信息、主要觀點都應該來自于材料,而不是想當然的自我解讀更不是憑空産生。根據材料中對“本手、妙手、俗手”的解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俗手”就是敗招,而并非“本手是中庸”“俗手可能成為妙手”。
也就是說,很多家長或者網友擔心“我的孩子沒有學圍棋,吃大虧了”的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學了圍棋,學懂了圍棋,甚至理解了其中的哲理,完全有可能偏題甚至跑題,這就像柯潔一樣,如果按照他的思路去寫這篇文章,恐怕得分會很不理想!
其實,如同全國甲卷中的《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一樣,前面關于紅樓夢的段落,完全就是一個引子,這裡關于圍棋的三個俗語“本手、妙手、俗手”也隻是一個引子,隻要看得懂對于“三手”的解釋以及“三手”關系的闡釋,就完全可以立意、命題、寫作,隻要寫作基礎好,一樣可以寫出一篇好文章。
而這一個命題,比起全國甲卷中的作文題,指向性單一得多。按照材料,“本手”就是基礎,“俗手”就是昏招,“妙手”就是可以起到決定性意義的方法、策略。而“本手的功夫紮實”就是要求夯實基礎,材料就是要告誡“初學者”(年輕人)要打牢基礎,不能一味追求“妙手”而忽視了基礎,否則,必定是昏招頻出,最後讓自己的人生受損。
說白了,其中隐含的道理,就是“天才等于99%的汗水 1%的靈感”——“汗水”就是“本手”,“靈感”就是“妙手”,沒有汗水,哪裡來的靈感?
再說白一點,這其實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的累積就是夯實基礎,就是本手,質的變化就是決定性的方法策略,就是妙手。
如果你要寫圍棋,就像柯潔一樣對圍棋的“三手”結合棋局棋勢進行辯證的分析,那就基本完蛋了。
搞清楚了這一點,寫作起來,就容易多了:人生如棋,基礎最重;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習、生活、工作,無不如此。如果要多主體進行升華,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整個人類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中國這幾十年來,為什麼能取得持續的發展?不就是牢牢把握了安全穩定與經濟發展這個“本手”嗎?中國的軍隊為什麼所向無敵,不就是把握住了軍事訓練和政治素質這兩個基礎嗎?中國的芯片為什麼受制于人,不就是為了尋求“妙手”采取了“買來主義”,沒有夯實基礎嗎?
各位,這跟會不會下圍棋,又有什麼關系呢?
所以,“亂花漸欲迷人眼”,命題者肯定會采取一些措施來進行一些幹擾,而考生,需要在極短的時間裡,撥開迷霧,找到最本質的東西,這不是故意擾亂,為考生設置難題,首先考察的就是人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