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 每天十分鐘
成語不用錯 學習更輕松
罄竹難書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有點複雜的成語“罄竹難書”[qìng zhú nán shū] 。
我們先看看這個詞的字面意思:罄,本來是指裝東西的容器中間已經空了的意思,後來被用來指東西都用盡了;竹,古代用來制作書寫工具的竹子;難,難以;書,書寫。
追根溯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亂國所生之物,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也。”
用盡了所有的竹子都難以寫完所有的東西,是這個詞最原來的意思,但是現在還這麼用的話就錯了。
最能闡述這個詞的其實是《新唐書·李密傳》:“隋時李密移檄郡縣,數炀帝十罪曰:‘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
隋朝末年,為了推翻隋炀帝楊廣的統治,李密帶領瓦崗農民起義軍開始了艱苦的奮鬥。在進攻洛陽的時候,為了師出有名,他向全天下發布了一道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狀。
用李密的話說,隋炀帝的罪狀就算用光了南山上面的竹子來做成竹簡,都沒有辦法寫完,就算是打開東海的堤壩跟着水一起流到大海,水都流完了楊廣的罪也沒辦法流完。
實話實說,隋炀帝在任期間做了不少的國家建設工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開創科舉制度和開鑿隋朝大運河。除此之外,他還親自帶兵征戰高居麗。不過因為要完成這些功績,他又是征稅又是征發民夫,導緻人民生活非常艱難。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兩面性人物,李密用這樣的一個詞形容他可能是有點誇張,但是也算是大緻符合。
之後,“罄竹難書”基本都會是那個都是用來形容最罪惡的事情太多,難以說完,如果不是用來形容壞事的話,最好少用這個詞。
上遊君造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中國犯下的罪惡實在是罄竹難書,令人發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