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日雨水節,農村俗語:“雨水不下雨,秋後餓肚皮”,有道理嗎?
大年初七,也是二月十八号,在十八号的十八點四十三分将會迎來二十四節氣第二個節氣:雨水節。雨水是天氣變化最為多變的季節。天氣陰晴不定氣溫也是忽冷忽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說:“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指的是春季屬木,也是萬物複蘇的季節,萬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必然是雨水。這個時節東風已經解凍,原本封凍的大地、江河湖泊也會逐漸地消融,随着雨水節氣的到來,降雨也會多了起來。
雨水節氣的到來,自然也少不了雨水的俗語,農村有句俗語叫做:雨水不下雨,秋後餓肚皮,這句俗語很容易理解,指的是在雨水節氣期間,沒有出現陰雨天氣,反而是出現晴朗的大太陽,那麼預示着今年的降雨将會比較的少,是一個比較缺乏降水的旱年,沒有了充足的降水,農作物自然也就很難取得豐收,秋季之後更是變成了青黃不接,沒有充足的糧食作為保障。自然也就要餓肚子了。對于雨水節氣出現降雨,根據農諺來講,還是相當有利的,通常認為雨水節氣出現了降雨,那麼今年的降水将會比較的充沛。
俗語:雨水有雨,一年多水,雨水節氣也被認為是全年降水的開端,如果在雨水節氣出現了降水,那麼全年降水将會比較得多,反之則會出現幹旱。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這句農諺指的也是雨水節氣如果出現了降雨。那麼陰雨天氣會斷斷續續地持續到谷雨節氣,這樣的天氣帶來的降水自然是比較充沛的。在過去的農耕時代,農田的灌溉主要是依靠降雨,也被叫做望天收。所以隻有充沛的降雨才能讓莊稼喜獲豐收。自然也就不用再餓肚子了。
農諺:“雨打雨大,二月落不歇”。指的也是雨水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于之後的天氣走勢影響是很大的,雨水出現了降水能夠持續到農曆的二月,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雨,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全年的開端,也是一個比較幹旱的季節,萬物複蘇生長最為迫切需要的自然是降雨,所以也就有春雨貴如油的俗稱。雨水節氣的到來,不止是帶來天氣的變化,對于小麥返青生長、果樹開始孕蕾開花,都有特别大的影響。随着出九的漸漸臨近,距離九盡桃花開也不遠了。
農村的很多俗語,尤其是關于天氣變化的農諺,很多情況下都是帶有很強的地域性,道理很簡單我國地大物博,各地每天的天氣變化都不會相同,所以說單憑雨水節氣這一天是否出現降水,就能夠決定全年的降雨走勢,明顯是站不住腳的,但這些農諺也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是能夠作為參考有一定的價值,也可以作為日常的談資被津津樂道,對于雨水節氣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