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蜂蜇蟲咬都非小事毒素過敏可危及生命
不幸被叮咬後,一定要引起重視,并掌握緊急處理方法
被蜂蜇傷後,一定要引起重視。網絡圖片
夏日被蚊蟲叮咬,似乎并不是什麼大事,塗點清涼油、風油精之類的,鎮痛、消腫就過去了。不過,醫師提醒人們,切不可大意。廣西本是一個蚊、蟲、蜂、蟻較多的地區,每年都有人因為被馬蜂、黃蜂等蜇傷不治的事件發生,由于它們不僅僅有毒,還可能緻過敏,所以不幸被叮咬後,一定要引起重視。
暑假被蜂蜇蟲咬患者增多
最近兩周,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地縣級醫院門診,接診被蜂蜇的患者總人數超過20例,融水苗族自治縣最嚴重的一例患者出現全身過敏,經搶救才脫離危險。
柳州市區被馬蜂蜇傷的事件也時有發生。7月28日晚8時左右,家住廣雅路的黃女士,在自家陽台上收衣服時,被一隻附在衣服上的黃蜂蜇了一下,手掌看着就腫了起來,且有向手腕延伸之勢。好在她丈夫是位外科醫師,立即幫她把毒刺挑了出來,又用米醋清洗傷口。由于仍然疼得厲害,為了控制毒素擴散和紅腫,又用冰塊幫她敷了兩個多小時,才止住疼痛。腫脹的地方也未再蔓延。
“黃女士是相當幸運的一個。”柳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醫師劉庭軍介紹說,柳州乃至整個桂中地區,每年夏秋之季,都是各種蜂類出沒頻繁的時期,傷人事件也因此增多。一些嚴重的患者,甚至因為毒素侵襲加急性過敏,要人性命。
據了解,柳州市區常見蜇傷人的蜂有土蜂、馬蜂、黃蜂、蜜蜂等,除蜜蜂毒性相對較小之外,其他均可引發嚴重後果。而在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地,野蜂中還有一些含毒量更重的山蜂,如一種叫鬼頭蜂的“虎頭土蜂”,因夏末秋初正是它們在地下築巢繁育後代的時期,其蜂蛹又被一些人視為“山珍”,冒險采食,更易被蜇傷。這種蜂的毒性很大,民間有“十隻鬼頭蜂蟄死一頭牛”的說法。一旦被蜇,更要立即處置、就診。
夏日傷人的蟲子有毒還帶病菌
上周末,家住東苑小區的林先生,在自家樓頂的小花園裡,左手臂不小心碰到棗樹上一種稱為八角蟲的昆蟲,很快就火辣辣地痛了起來,一個小時後,手臂傷處已腫得像面包。後來去附近的社區醫院要了藥水塗擦才控制住。
“夏天裡傷人的蟲子不少,家裡、家外都要多留心。”劉庭軍介紹說,市民們平常多把防禦的目光盯住蜂、蛇、蠍子等具有嚴重毒性的昆蟲、小動物,而忽略了螞蟻、蜈蚣、水蛭、蜱蟲等人們日常易接觸到的這些蟲子。像紅螞蟻、蜈蚣,它們的毒性可與野蜂相比;蚊子、蜱蟲除本身具有毒素之外,還攜帶病毒,蚊子可傳播乙型腦炎、登革熱、瘧疾等病毒,蜱蟲攜帶上百種病毒細菌,可傳播斑疹傷寒等,一樣需要認真提防。
去海邊遊玩的人們,還需要提防海蜇、毒水母等。包括一些水螅、海葵和珊瑚,都會有傷人的可能。如果被一般的水母刺傷後,症狀多為皮膚發癢、灼燒并引起疼痛。重者甚至會失去知覺。
昆蟲類叮咬緊急處理先除“毒牙”
“在處理被蜂、蟻、蚊蟲等叮咬緻傷時,首先要除去它們留在人體内的毒牙、尾針等。”劉庭軍介紹說,這就像被蛇咬傷的患者一樣,這些動物的牙、尾刺雖然離開了母體,但仍存留大量毒液,不拔出,就會繼續輸進人體,加重中毒症狀。
同時,這些異物和毒素還會對人體産生不同的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隻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會引起全身過敏症狀。近年來搶救毒蜂所緻全身中毒及過敏,引發心衰、腎衰較多病人的廣西科技大學附屬醫院的一負責人介紹說,一些患者往往認為被蜂蜇、螞蟻叮咬是小事,塗點清涼油、風油精暫時不痛不癢就好了,其實它們的潛在的危險很大,需要細心觀察。僅以過敏而言,一隻小蟲子叮咬,就有可能引發嚴重過敏,患者有可能會出現急性喉頭水腫、全身性血管擴張、血壓快速下降、休克,心、腦、肝、腎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至多器官衰竭。因此,傷後局部的及時處理和觀察,相當重要。
出現全身症狀立即送醫
“夏天昆蟲傷人較多,一是它們的繁殖高峰季節,二是人們穿戴單薄,肢體多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各種毒蟲咬傷或蜇傷。”劉庭軍主任提醒人們外出、旅行,首先要做好防護,當心有害昆蟲的傷害。
據介紹,除了嗜血的昆蟲、蚊子等,大多數蜂、蟻等不會主動發動襲擊,它們襲擊人多是因為受到了人的驚吓。因此,提醒市民野外遊玩時,最好不要主動招惹它們,更不要去捅馬蜂窩。
一旦被蜇、被叮咬,立即将殘留在傷處的毒刺、毒牙用針挑出,然後根據不同的物種,有針對性地清洗。如為蜜蜂蜇傷,因其毒液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氫鈉液塗敷蜇傷局部;黃蜂蜂毒與蜜蜂蜂毒不一樣,為弱堿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傷處。大黃蜂和胡蜂的毒素是弱堿性的,在家可以用醋酸中和毒素,然後再就近就醫。
若被螞蟻蜇傷後,皮膚紅腫癢痛,可用肥皂水、石灰水沖洗,塗以濃堿水或3%氨水直至疼痛緩解。
但不管是被什麼動物蜇傷、叮咬傷,在找不到對症藥物時,都可先用清水徹底沖洗。若全身出現皮疹、惡心嘔吐、心慌憋氣、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狀時,不要抱任何僥幸心理,均需立刻就近就醫。記者羅素玲
編輯:曹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