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個朋友在我的文章後面留言說是,不是新疆太遠,而是甘肅太長。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新疆之遠,曾經遠在天涯。和西安整整隔了兩個時區。
新疆境内最遠的地方在哪裡呢?那就是和田地區。有一種說法,烏魯木齊到庫爾勒500公裡,庫爾勒到阿克蘇500公裡,阿克蘇到喀什,500公裡,喀什到和田500公裡。走車路的話,烏魯木齊到和田有2500公裡。要是在内地,都跨了幾個省了。
但是就這麼偏遠的地方,卻因為一項特産而名滿江湖。這就是和田玉。和田玉還不隻是今天讓和田名滿江湖,在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了昆侖山産和田玉,從而讓當時的和田王國名滿江湖。
如果從和田玉本身來說,曆史就比文字記載要早得多了。一塊和田玉籽料的形成要經過幾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時間。
我們知道和田玉本來是昆侖山上的石頭。在巍峨雄偉的昆侖山,山腰有一層石頭,跟其他地方不一樣,這就是玉礦。因為岩石崩塌,玉礦掉落在了山下,其中一部分剛好掉進了河裡。掉進河裡的玉石中,有一部分被河水沖到了下遊,到達了人能夠去的地方。這時候這些石頭已經在水裡泡了不知多少個年頭。所以每一塊和田玉籽料都有一段沉甸甸的曆史。
到後來,河裡的和田玉越來越少了,随着生産力的發展,人們也能夠達到山上,因此把山腰的玉石也采下來了。這種玉石叫山料。
内行人都知道,籽料比山料貴重多了。那麼跟山料相比,籽料在形成的過程中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水。
籽料長年累月浸泡在水中,因此形成了和山料不一樣的質感。這是因為水分子進入到和田玉裡面了嗎?更大的可能是水裡的養料進入到和田玉裡,形成了一定的化學變化,導緻質感也出現了變化。也導緻和田玉外面的一層皮,有着各種顔色、各種圖案,成為和田玉的天然保護層。
我們知道玉是需要養的。如果長年累月把玉拿在手裡,玉石會變得更加溫潤,更加晶瑩剔透,也更加有光澤。有人說這是因為玉石吸收了人體的水分。但是如果照這種說法,把玉石浸泡在水裡,是不是也會得到同樣的效果呢?
事實證明,浸泡在水裡的玉石和拿在手裡的玉石,在相同的時間裡,質感是不一樣的。拿在手裡的玉石質感更好。所以結論還是,把玩玉石的同時,玉石也吸收了人體的養分。
在民間還有一種養玉的秘法。把活着的動物的肚子割開,把玉石放進去,然後把傷口縫上。一段時間之後再取出來,玉石的表面就會形成一層紅色的表皮,而表皮下的玉石也更加潤澤。
這是一種很殘忍的手法。這種手法也告訴人們,和田玉是要吸收養分的。不管是我們手中的汗水,還是在動物的肚子裡,這些養分都是從血液中來的。
所以,和田玉是嗜血的。在人玩和田玉的同時,和田玉也悄悄吸收了人體的精華。和田玉不管是從光澤、顔色,還是從形成環境來看,都是陰性的。而在中國古代哲學中,陰性一般都是黑暗、邪惡的一方。
這并不是貶低和田玉的地位,而是說明買和田玉最好不要買佩件,因為那是要跟身體接觸的。最好是買擺件,象征身份、地位和财富。
雙十一快到了,有網購和田玉的朋友,千萬記住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