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香上海自8月8日起
特推出“半年盤點”專欄
邀請各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推薦本社半年好書
今天為大家帶來
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王立翔
推薦的十種好書
快看看有沒有自己心儀的好書吧~
薦書人
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王立翔
好書·書單
1
中國碑帖名品二編(20種)
本社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以保存、還原最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為目的,從系統觀照整個書法史藝術進程的視線出發,于2011年至2015年間出版《中國碑帖名品》一百種。叢書得到了廣大書法讀者的歡迎,被譽為當代書法出版物的重要代表之一。
為了能夠更好地呈現中國書法的魅力,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決定推出《名品》二編。二編将承續前編的編輯初衷,擴大名作的彙集數量,進一步提升圖書質量,以利讀者品鑒到更多樣的曆代書法經典,獲得對中國書法史更為豐富的認識,促進對這份寶貴遺産更好地發掘和研究。
《中國碑帖名品》二編首輯
含碑帖、墨迹共20種
001《池陽令張君殘碑 皇女殘碑》
002《韓仁銘》
003《尹宙碑》
004《上尊号》
005《曹真殘碑》
006《溫泉頌》
007《馬鳴寺根法師碑》
008《敬史君碑》
009《李仲璇修孔廟碑》
010《徐浩不空和尚碑》
011《宋人墨迹一 林逋 範仲淹》
012《宋人墨迹二 歐陽修 司馬光》
013《蘇轼洞庭春色賦 中山松醪賦》
014《米芾研山銘 虹縣詩卷》
015《趙孟頫秋聲賦 歸去來并序》
016《文徵明行書陶淵明飲酒詩》
017《董其昌書論二則 臨餘清齋法帖卷》
018《張瑞圖草書古詩十九首卷》
019《傅山草書與右玄詩冊》
020《八大山人行楷千字文 桃花源記》
2
《吳昌碩全集(普及版)》
鄒濤 主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吳昌碩是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領袖級的人物,其“詩、書、畫、印”四絕,曾擔任享譽海内外的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
為滿足更多讀者需求,時隔五年,此次出版《吳昌碩全集(普及版)》(全4冊),在已出版的十二卷本基礎上進行調整,但完整保留《全集》所有圖版與文字資料信息。共收錄5000餘件吳昌碩書法、繪畫、篆刻、文獻作品,隻對頁面版式進行局部調整。
時間跨度上,涵蓋了吳昌碩20歲至84歲各時期、各種類代表風格作品。收藏地域上,囊括全世界範圍内百餘家公、私藏優秀作品。内容編排上,對每件作品進行年代、釋文、落款、钤印、作品尺幅、收藏地等各方面進行的詳細著錄。所有作品以年代順序進行編排,力圖使吳昌碩各方面的藝術成果得到完整、清晰、真實地出版反映。
同時邀請一大批來自高校和文博機構的資深專家組成編委,并邀請多位海内外書畫篆刻領域的名家擔任學術顧問。
3
《張大千畫展圖錄(1935—1983)》
田洪 編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
張大千是近年來中國畫拍賣市場上的風雲人物。《張大千畫展圖錄(1935-1983)》1函5冊,1—4冊輯合影印了張大千生前舉辦個展的圖錄33種,從1935年他在北京中山公園的第一次個展圖錄,到最後一次在美國由他親自策劃的個展圖錄,全都囊括殆盡。這些圖錄包括了張大千各種作品圖版的近900幅,全面展現了他近50年的作品樣貌,其中不少早期作品,市面上難得一見。
第5冊附錄為大千畫展活動的文獻編年。作者對張大千生前164次個展做了編年整理,與展覽相關的影像圖片和存世拍賣畫作均收集于其中,并對大千的作品做了索引,可謂是從藝術史的視角提供了一部張大千研究集。
圖錄采用了印舊如舊的風格,高清還原出每一本圖錄的效果,并對其中的畫作色彩精心調色。另外除個别過大圖錄稍加縮小,其餘均原大排版印刷,具有借鑒和收藏的雙重價值。
4
《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是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個特展。特展精選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館和考古機構收藏的諸多重要藏品300餘件,以文物為點、以時間為線、以王都為面,帶領觀衆順曆史的軸線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時期的中原地區,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
《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是本次特展的同名圖錄,收錄青銅器、玉器、漆器等文物共302件(組),包括完整器物圖及局部細節呈現,并配有說明文字。展出的一級文物有60餘件,都收錄在書中,如“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婦好鸮尊、鳳首人身形玉佩,以及上海博物館館藏商鞅方升等。
這些文物承載着夏商周時期先民們的智慧和勤勞,反映了夏商周時期的社會生活、禮樂制度及文化面貌,讀者可以借此了解這段奠定華夏文明、各部族逐鹿中原的恢宏曆史。另收錄兩篇重要研究專文,從專家角度解讀了青銅器文化與河南地區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5
《中國風:13世紀—19世紀中國對歐洲藝術的影響》
[意]佛朗切斯科•莫瑞納(Francesco Morena)著
龔之允 錢丹 譯
上海書畫出版社
中國風(Chinoiserie)是自13世紀晚期開始在歐洲出現的一種文化藝術現象,但作為學術術語則要到19世紀才得以确定,被用來形容受到中國及遠東文化影響的歐洲藝術潮流。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為讀者勾勒出中國風在歐洲發展曆史的軌迹:第一部分分析和概括了13世紀末到17世紀中國風在歐洲的誕生和早期發展;第二部分集中闡述17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盛行的中國風的發展,這部分按照歐洲的曆史、政治、地域和文化等因素劃分章節。
在書中,作者談到了絲綢、漆器、陶瓷器、書籍、繪畫、建築、室内裝飾、服裝和服飾,内容很是多元。我們可以借此一目了然地對“中國風”的曆史有所了解,同時也可以比較全面地掌握各個歐洲國家典型的“中國風”文物、古迹和典籍。
6
“傅申中國書畫鑒定論著全編”系列
《書畫鑒定研究》
王妙蓮傅申著趙碩譯
上海書畫出版社
《書畫鑒定研究》是中國書畫鑒定領域中裡程碑式的著作,由王妙蓮和傅申合著,自出版之初至今,于海外已暢銷了50年。
在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對中國書畫收藏和鑒定所知甚少的時期,本書對中國和西方學術傳統做出了創造性的結合,将中國書畫的鑒賞研究帶到西方世界,并深刻影響了後來幾十年中的幾乎每一位中國書畫研究者。
本書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的一批賽克勒藏中國書畫為研究對象,不僅以整體的目光闡釋中國書畫史,且集中讨論了書畫鑒賞中的共性問題,四十餘篇針對藏品的個案研究,更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觀看一幅作品并鑒定其真僞,既有方法論的總結,又有具體案例的分析,富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在藝術史家方聞看來,“他們(王妙蓮和傅申)結合了中西學界對這個課題最好的研究方法,一起出版了這本巨著。”班宗華則說:“每個研究中國繪畫的學者都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
7
《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三輯)
《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四輯)
上海博物館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上海博物館是國内重要的善本碑帖收藏單位之一,所藏碑帖以保存完整、品相上佳、書法精美聞名于世,多為國家一級文物,有的甚至是孤品。《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是首次對上海博物館碑帖珍本進行全面整理和研究性發布。“叢刊”第一輯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并獲得第五屆中國政府出版獎印刷複制獎提名獎。
“叢刊”碑帖采用原色精印,完整呈現善本碑帖的全部内容;“叢刊”另附文字别冊,包含碑帖釋文、題跋觀款、鑒藏印迹等進行釋讀整理,并對每件碑帖撰寫導讀,揭示其書法價值和文獻意義,是書法界、學術界、收藏界鑒賞中國書法珍拓、研究中國書法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
第三輯包含《夏承碑》《常醜奴墓志》《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法華寺碑》《郎官石柱記》五種。第四輯包含《曹全碑》《魏四司馬墓志》《蕭敷敬妃墓志合冊》《李靖碑》《重修蜀先主廟碑》五種。
8
“金石珍本叢刊”
《陳介祺藏吳大澂考釋古封泥》
陳介祺 藏吳大澂 考釋
上海書畫出版社
本書為清末金石收藏大家陳介祺藏拓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四百二十二品古封泥印,首次原拓原色原大影印出版,體量不凡,版本珍貴。
吳大澂贊其“罕見至寶”,并曾随身攜帶,竭力考證,惜去世前僅完成一百二十九品的考釋,後繼藏家王大炘考釋十品。所論内容涉及官制、地理等方面,開創了以封泥文字證史、補史的先河,對研究古代官制有重要價值。書中另有袁克文題耑,朱士林、趙叔孺、王同愈觀跋。
對封泥文字的研究其實就是印章研究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秦漢時期的官印研究。封泥拓片呈現的寬邊細字,強烈的虛實對比,為晚清的篆刻家開拓了視野,自吳昌碩開始,趙古泥、鄧散木、來楚生等印人紛紛效法封泥,創作出諸多精品,影響至今。
當代知名學者白謙慎力薦。他不僅為本書題寫書名,還撰寫序言考釋原拓底本成書始末與流傳遞藏,陳介祺和吳大澂之前的交遊情況,以及封泥于晚清一代金石收藏的珍貴意義。
9
《古物影:黃賓虹古玺印收藏集粹》
浙江省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黃賓虹,中國近現代藝術家,自少喜繪畫、篆刻,并收藏有大量古書畫、玺印。他把鑒藏當作一種學術問題來研究、思考,并緊緊地把它和創作聯系起來。
本書為浙江省博物館“古物影——黃賓虹古印收藏展”配套圖錄,精選129方黃賓虹藏古玺印,涵蓋戰國古玺、秦、漢、魏晉南北朝古印,以及圖像印、巴蜀古印,其中多數為首次面世。
書中作品圖皆為浙江省博物館新近拍攝。每一方古玺印,皆收錄印面、印蛻、印鈕、封泥及黃賓虹考釋手稿,書後附錄黃賓虹印論五篇,全方位展示古玺印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古文字學專家曹錦炎審定把關印面釋文,并結合當下學術研究成果對書中部分古玺印重新斷代。
目前學術界及市場對黃賓虹的認識和研究,多停留在其書畫藝術中,對其收藏和印學領域雖有觸及,但還不夠深入。本書将有助于藝術愛好者和研究者進一步了解黃賓虹的玺印收藏以及考證的相關信息,并為玺印研究領域提供新的一手材料。
10
《器服物佩好無疆:
東西文明交彙的阿富汗國家寶藏》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7年3月,一批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走進故宮博物院,以“浴火重光”為題,在午門東雁翅樓盛大展出。展覽主題彰顯了這批珍寶極其特殊而驚險的傳奇經曆,吸引廣大中國觀衆的目光。
故宮展覽結束後,這批珍寶先後赴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館等 6 地巡回展出,所到之處皆掀起公衆對阿富汗文明與文化關注的熱潮。機緣巧合的是,作為“亞洲文明聯展”之分展,這批文物在清華大學重裝亮相。本書即在原有清華展覽圖錄的基礎上,在保持原書内容的基礎上,重新編排,增加了全新的圖片的研究文章。
本書集結了阿富汗最為珍貴的藝術珍品,堪稱阿富汗的“國家寶藏”,其中包含了230餘件(套)文物,按出土地點即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遺址、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古城遺址劃分單元,分别呈現青銅時代、希臘化時期、月氏人入侵至貴霜王朝建立之前、貴霜王朝四個時期的珍貴文化遺産,是阿富汗作為東西文明交彙中心的見證。書中還邀請了李零、揚之水、蘇榮譽、吳欣等十餘位海内外權威專家,從多個角度撰寫論文,增強了本書的學術性。
END
編輯:沈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