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所謂的“巴掌”就是懲罰,所謂的“甜棗”就是獎勵。在很多家長眼裡,獎勵和懲罰是最重要的兩種教育方式,一來可以樹立權威,二來又能給予孩子必要的撫慰,可以使孩子更加“順從”于家長。但其實,或懲罰或鼓勵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并不大,甚至會産生負面效果,這一點您了解過嗎?
劉先生最近很是苦惱,他和兒子之間似乎并不像以前那麼純粹了。此話怎講?以前每當兒子不聽話時,他總會狠狠的教訓兒子,教訓完後再哄孩子,所謂的“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就是劉先生的教育模式。
每次在劉先生的“教育”下,兒子都會很聽話,以後也會變得溫順很多。可是這些年來,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不吃這一套了,甚至還和劉先生處處頂着幹。他覺得,自己和兒子之間似乎産生了一層隔膜,似乎矛盾和沖突比以前也多得多了……
有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不聽話時,總會希望通過施以拳腳的方式來讓孩子長個記性。所謂的“巴掌”說的就是這個理。那麼,當“巴掌”給多了以後,孩子又會出現什麼不良反應呢?
01.“巴掌”給的多了以後,究竟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呢?孩子會産生逆反心理。誠然,正如材料中的劉先生之子那樣,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施以拳腳或許還能管點用,但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長大,他再也不會吃家長那一套了。
也不會再屈從于家長的棍棒和暴力了,他會選擇用更理性的方式來對抗家長的做法。因此,到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會逼迫着家長放棄這種手段。
孩子會有樣學樣。孩子還小,在年少懵懂的年紀裡,他不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父母做什麼他們就會跟着做什麼,所謂有樣學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家長總是習慣于用巴掌來說話,用巴掌來教育孩子時,孩子就會嘗試着用拳頭去說話,拿武力來證明自己。在學校裡,他可能會通過打同學來獲得想要的“糖果”,走向社會後,他甚至會通過拿起刀槍來奪取既得的利益。到那個時候,家長的“巴掌”還能管用嗎?
會使家庭環境變得越來越壓抑惡劣。當家長總是靠“巴掌”說話時,家庭中就會氤氲着一股黑暗濃郁的味道,這股味道會沉浸在孩子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當孩子踏進家門時,他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溫馨和睦的景象,而是家長揮起拳頭暴打自己的場景,到那個時候家庭,與他而言還有什麼意義?愛對他來說還能久存嗎?顯然是不能了。
孩子會越來越不願意理會這個家庭,家庭環境就會越來越惡劣,越來越壓抑,由此,也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前面我們講到了“巴掌”是什麼,也講到了“巴掌”的負面影響有哪些。接下來讓我們論一論“甜棗”是什麼,“甜棗”的負面影響又有哪些吧!
02.“甜棗”給的多了,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呢?所謂的“甜棗”,顧名思義就是獎勵。很多家長,尤其是年輕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希望施予鼓勵式教育,在他們看來,西方式的教育完全可以全部應用于中國式家庭當中,隻有多鼓勵孩子,多認可孩子,才能讓孩子獲得自信,進而茁壯成長。
是的,此話不假,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過分的鼓勵孩子,過多的給孩子甜棗,往往會讓孩子被這着甜分給蒙過頭,甚至會在這甜蜜的海洋裡溺了水。您有沒有了解過這一點呢?
孩子很容易自高自大、目無尊長。當家長總是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時,孩子在懵懵懂懂間就會飄飄然,把原本不屬于自己的特點也歸咎在自己的身上,自高自大就成為了他們的日常标簽。
到那個時候,他甚至會不把父母放在眼裡,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目無尊長說的就是這類人。在那個時候,您說再多鼓勵的話,也隻不過是無用功罷了。
會讓孩子沒有規矩。懲罰和鼓勵要相結合着來,更要結合得當。甜棗給的多了,會讓孩子目無尊長,會讓孩子忽略了規矩法度的重要性,到那個時候,他會逾矩,甚至還會肆無忌憚的逾矩。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是重要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違反的,長大以後,他甚至會做出更過分的事來。
光給“甜棗”不行,光給“巴掌”也不行。那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把“甜棗”和“巴掌”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以用來教育孩子呢?
03.怎樣才能将“甜棗”和“巴掌”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呢?懲罰和獎勵要有個度,不能過分的懲罰,也不能過分的獎勵孩子。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時,家長在鼓勵的同時也要提出更高的行為目标,以便能更好的約束孩子的行為。在孩子做錯一件事時,家長也不要一味的懲罰孩子,相反,更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隻有将鼓勵和懲罰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抓住孩子的成長點,進而對症下藥,問題才能被輕而易舉的解決掉。
另外,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舉動。倘若孩子對此事心懷不滿,家長就要放棄所謂的懲戒來仔細聽聽孩子的想法。倘若孩子對這件事情有不同的意見,家長也要注重讓孩子講出來。隻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多調整教育策略,不那麼死闆,巴掌和甜棗才能給的及時、給的到位。
否則,如果一味的施以所謂的“教育方略”,很有可能會循規蹈矩,陷入死循環。
所謂的獎勵和懲罰應該講究時機地點。好的教育必定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和實際地點的,如果時機不對,家長就不要再盲目的實行懲罰或獎勵了。比如孩子正在傷心時,家長一味的懲罰孩子,往往會讓孩子陷入負面情緒中而無法自拔。孩子正在沾沾自喜,家長一味的鼓勵孩子反而會助纣為虐。
隻有在特定的時機說特定的話,将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既定的好效果。老話講,給一巴掌再給個甜棗,這句話雖然頗有些調侃的味道,但其實細想想,其中蘊含着不少大道理。
怎樣才能将巴掌和甜棗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怎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讓孩子在這其中更茁壯的成長呢?或許這是一門大學問,您了解這門學問了嗎?
那麼,您平時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您對“巴掌”、“甜棗”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說出您的想法,并和我們一起交流讨論。
-----------------------
,我是小聆媽媽,是3歲寶寶的寶媽,也是一個高級的孕嬰師
如果你在育兒的過程中有疑問的話,可以随時來探讨。
我會每天分享身邊的一些育兒知識,給寶媽一些幫助,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轉發加關注。
希望經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寶寶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