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橫空出世,票房一躍成為中國内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甚至壓過了複仇者聯盟。
哪吒,這個中國古代僅次于孫悟空的英雄神話人物,再一次展現他的魅力。那麼,哪吒究竟從何而來,他究竟是佛教的諸天護法還是道教的大羅金仙?他在雙方宗教中又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道教神仙哪吒——傳說中的天兵天将統帥,稱“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将軍”永鎮天門。這是根據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記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有載: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因李靖已有長子金吒和次子木吒,所以哪吒又名三太子。
“哪”乃古漢語複合名詞,指的意思是“傩”,本意是驅邪除惡,鬼神之偶像——沈從文先生《邊城》裡就有“傩送”這個人物,就是“傩神相送的孩子”的意思。
“吒”字為正義——“吒”字異體字為“叱”,指叱吓邪惡,萬邪諸惡克星之意,還有個詞叫叱咤風雲,大概也有此意。
“哪吒”即以“傩叱驅趕鬼神,毫無阻擋之威與戰無不勝”之意義,代表至高無上的神威,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民間驅邪鬼神的定義。
佛教溯源——哪吒與那吒
佛教相傳那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那咤之外,還有二太子獨健,母親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豪門之家。
根據學者們考證,最早佛經中沒有哪吒,隻有那咤,更多出現唐代及此後與毗沙門有關的佛經,如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随軍護法儀軌》中說:“兒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即毗沙門)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爾時毗沙門孫哪吒,白佛言:‘我護持佛法’。”北涼時代翻譯的《佛所行贊》中并無哪吒之名,文中毗沙門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羅鸠婆。
據考證,“哪吒”的名字有可能來源于梵語中的那羅毗婆(Nalakubala)的簡譯,“那羅鸠婆”是“俱毗羅的兒子”的意思,也就是說,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者Kubela兩個部分合成的,即“那吒”譯自于“Nala”。
民間信仰最後定型
關于哪吒最終定型的民間信仰,不得不提明代的《封神演義》!
哪吒可是《封神演義》中數一數二的大英雄!
其作者用了整整三個回目集中筆墨寫哪吒故事,包括靈珠轉世、哪吒出世、大鬧龍海、剔骨剜肉、蓮花再生、父子交惡等情節和形象更為豐滿,最終使得哪吒傳說的叙述達到頂峰,最終成型。
現代哪吒形象都是來自于封神,拜師太乙真人和反商及乾坤圈等武器既不是來自西遊,也不是佛經中的那咤,而是中國人所創。
哪吒的信仰
哪吒,早已融入民間信仰,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日的有天津、台灣等地崇拜哪吒。
哪吒的盛行,無論道教佛教,最終融入民間信仰,說明中華文化傳統兼收并蓄,包羅萬象!善于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化并釀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哪吒不僅盛行在中國,還漂洋過海成為了世界文學藝術中的經典!那個正義勇敢的孩子必将守護所有兒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