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一代鞋王”百麗被高瓴資本私有化,正式從港交所退市後,逐漸銷聲匿迹。
最近,百麗又重新回到大衆視野,卻因為這件事:
圖源于網絡,侵删(下同)
逸馬獲悉,3月16日,百麗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拟在主闆挂牌上市。聯席保薦人為美銀證券及摩根士丹利。
其實,早在2019年,市場上關于百麗欲再上市的消息不絕于耳,所有人都在關注這個曾經的鞋類巨頭何時王者歸來。
鞋王的傳奇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這句話放在10幾年前毫無誇張,在當時,絕大部分的女性的鞋櫃裡至少有一雙百麗鞋子。
這個在香港成立,在内地成名的品牌,在早期是靠怎樣的商業模式赢得“一代鞋王”的美譽?百麗又如何從制造商成功過渡到全産業鍊一體化的品牌商的呢?
業界普遍認為百麗的成功應首先歸功于創始人鄧耀的商業敏感度。在成立百麗之前,他在香港已是小有名氣的鞋類設計師。
1978年,鄧耀在香港成立百麗品牌,名字取自法語Belle(美人)。
而後,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鄧耀通過到内地進行考察研究,開始采用“香港設計—内地生産—香港銷售”的模式與内地工廠開展代工業務,即百麗的設計在香港進行,内地工廠負責加工,最終在香港銷售。
“香港設計 内地加工”的模式為百麗獲取了更多在香港市場競争的成本優勢,為其後來的發展積累了原始資本。
此後,深圳建廠、開設專賣店、入駐商場、以特許經營模式發展銷售網絡、零售導向模式等決策,都展示了鄧耀敏銳的市場嗅覺。而内地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的爆發也帶給百麗豐厚的回報。
巅峰時期的百麗,占據了内地絕大部分百貨渠道,涵蓋了百麗、天美意、他她、思加圖、伐拓、森達、好人緣、百思圖、妙麗、真美詩等不同消費等級的十幾個品牌。
圖源于百麗官網,侵删(下同)
此外,百麗還拿到了Bata、Clarks等國際品牌的在華代理權。另外,它還是阿迪達斯、匡威、彪馬等7個國際運動品牌的中國經銷商。
縱觀百麗發展史,恰是順應了購物中心崛起的趨勢,在其他鞋類還沒有較強的渠道意識時,搶先完善了龐大的渠道網絡。
言歸正傳,在百麗最為輝煌的2013年,市值曾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是中國最大的鞋履零售商,擁有近兩萬家門店,其創始人鄧耀也被業界封為“鞋王”。
但随後,百麗的表現讓市場“瞠目結舌”,商場式微、消費習慣變化、國内鞋業競争加劇等種種因素影響下,“船大難掉頭”的百麗開始進入漫長的調整期。
百麗占據了中國女性鞋類市場半壁江山的輝煌,也成為了衆多80後時尚女性的青春記憶的一部分。
從絢爛煙火到隻留下落寞傷神的背影,百麗這些年經曆過的苦痛也值得每一個品牌沉思。
鞋王的隕落
對于百麗傳奇隕落的原因,至今仍存在3大争議:
1、被電商搶走市場份額
百麗上市的十年間恰好趕上國内電商崛起浪潮,時尚女鞋高速增長紅利期已經結束,低增長成為新常态。
百麗雖也看到了電商的巨大潛力,但龐大的線下終端讓其在電商業務一直遲疑,仍把電商平台當作清理過季款的重要渠道。此舉不僅不能産生銷量和利潤,反而拖慢了百麗開創電商市場的進度,也導緻了門店銷量不斷下滑。
誠然,消費場景的轉移給傳統鞋業品牌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增長受限,關店、打折的女鞋品牌比比皆是,不僅百麗受困,達芙妮、星期六等上市企業同樣出現增長放緩的态勢。
2、過度擴張
事實上,自2007年百麗上市後,其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擴張,強勢入駐各大商場。逸馬翻閱百麗曆年财報發現,自2013年開始,百麗銷售數量開始出現下滑,但瘋狂的擴張仍在繼續。
最誇張的時候,幾乎都在以每年20% 左右的速度開店。平均每天開2-3家店鋪。截至2015年财年,百麗的門店數已達到20783家,其中鞋類店鋪13672家;運動 服裝店鋪7111家,而總業績僅為407.9億元。
由于店鋪過剩,顧客被稀釋,業績進一步下挫。由此可見,百麗店鋪的增多不但沒有促進百麗的發展,反而限制它的發展。
圖源于百麗官微,侵删(下同)
3、産品更新叠代慢
不知何時起,“鞋子不好看”成為了時尚女性對百麗的固有印象。伴随而來的還有對百麗鞋子品質的質疑,“質量越來越地攤上化,價格卻越來越貴”。
與此同時,國際大品牌的進入,也是百麗銷量下滑的關鍵。對于走中高端路線的百麗而言,面臨的尴尬情境是,産品設計比不上國際大牌;性價比又不如某些競品。
對此,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公開承認,消費者對鞋品類需求出現改變,開始重視性價比、便利及個性化給品牌的銷量造成了一定沖動。
百貨業整體蕭條、過度擴張、品牌同質化嚴重、産品更新叠代緩慢、電商轉型乏力等原因讓百麗每況愈下,最終無法适應時代變化而慘遭“抛棄”。
王者歸來
實際上,自2017年退市以後,百麗一直在尋求新的轉型思路,數字化方向成其選擇。
針對鞋類業務上,百麗主要采取了五大舉措:
- 把品牌重新梳理定位,優化品牌組合,強調差異化;
- 在線上業務投入大量資源,包括電商平台與社交平台;
- 優化線下零售網絡,重點發展購物中心渠道;
- 加快數字化轉型,配合垂直一體化價值鍊,打造“訂、補、叠”的供應鍊模式;
- 探索智能制造和規模定制等創新能力和模式。
據招股書顯示,在維持線下零售網絡的前提下,線上渠道收入占比已從截至2017年2月28日止,年度的不足7%,增加至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個月的超25%。其中,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個月,直播銷售額占線上銷售額的約30%。
圖源于百麗招股書
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0年零售額計,百麗時尚以11.2%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時尚鞋履市場第一。旗下擁有13個自有品牌以及7個合作品牌,覆蓋女鞋、男鞋和童鞋以及服裝、包袋和配飾等品類。
随着百麗品牌改革的深入,藏在背後的零售運營邏輯,也在發生着變化。具體表現上業績是,财務數據亮眼,業績持續向好。19/20财年和20/21财年,百麗時尚營業收入分别為201億元(人民币,下同)、217億元,增長率為8.1%,淨利潤分别為17億元、26億元。
如今,百麗在“資本 科技 營銷”的賦能下,已從當年的巨虧中逆風翻盤,實現王者歸來。後續,它會帶給市場怎樣的“驚喜”,逸馬将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