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靜脈閉塞症(PVOD)是一種動脈性肺動脈高壓(PH)的一種類型,其臨床表現與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極為相似,很難相互鑒别,以往由于缺乏确診手段等,絕大多數的PVOD都被誤診為IPAH。
目前,診斷PVOD需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肺功能指标、血流動力學及基因檢測等。如HRCT表現為縱膈淋巴結腫大、小葉中心磨玻璃影和小葉間隔增厚;肺容積和肺活量保持不變,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嚴重下降(低于50%預測值),靜息時低氧血症;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見含鐵血黃素細胞;基因檢測發現EIF2AK4基因突變等。明确診斷所需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并不推薦。
近期,有研究發現,化療藥物特别是絲裂黴素C(MMC)會導緻PVOD。那麼,由絲裂黴素C所緻的PVOD的發病特點和預後如何?
研究方法
本次試驗為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納入了在法國PH登記處的由MMC所緻的PVOD患者。收集了患者的化療方案、診斷PVOD時狀态評估(包括動脈血氣、肺功能報告、HRCT、經右心導管檢查(RHC)檢查等)、并治療2~6月後的狀态評估、長期結局等。
将診斷PVOD時的狀态與治療後的狀态進行對比,以評估治療效果,結合長期結局評估預後。
研究結果
研究共納入17名由MMC所緻的PVOD患者,絕大多數患者(16/17)因肛管鱗狀細胞癌使用MMC治療,50%的患者經MMC治療對腫瘤有明顯療效。
确診PVOD時,所有患者均停止了MCC治療。有16位(94%)患者出現了進行性呼吸困難,5(30%)位患者的NYHA分級為1、2級;6位(35%)患者為3級,6位(35%)患者為4級。中位6MWD(6分鐘步行試驗)為220m(0~465m,無法測試的視為0m)。FEV1、FVC、TLC的中位數分别為理論值的80%、90%、100%,所有患者的DLco均降低(中位值為理論值的31%),并且有嚴重的低氧血症,平均PaO2為55mmHg。
影像學特征
HRCT顯示15例(88%)、14例(82%)、13(76%)例患者發現小葉間隔增厚、小葉中心磨玻璃影和淋巴結腫大。8例(47%)患者出現胸腔積液,5例(29%)出現心包積液。
血流動力學特征
RHC顯示肺動脈平均壓(mPAP)為38mmHg,CO為3.5L/min,Cl為2.2L/min·m²,肺血管阻力(PVR)為8.3WU。
治療
有14位患者随後接受了PAH的特異性治療,包括内皮素受體拮抗劑(ERA)、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劑(PDE5i)、前列環素衍生物的單一或聯合治療。
将診斷PVOD時的狀态與治療後的狀态進行對比後發現,NYHA評分、6MWD、Cl、PVR等參數均有輕微改善,但無統計學意義;其餘指标變化程度更小。見表1
表1 治療前後指标比較
2位僅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未接受PAH特異性治療的患者在重新評估前已死亡。
結局
平均12.6(3.7~29)個月後随訪發現,共13位(76%)患者死亡,患者總中位生存時間為20個月,6、12、24個月的生存率分别為76%、58%、18%。
讨論
絲裂黴素C是頭狀鍊黴菌培養液中分離提取的抗腫瘤藥物,通常用于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領域。其已确定的肺部不良反應包括急性間質性肺炎、間質纖維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彌漫性肺泡損傷等,近期又發現其可導緻肺靜脈閉塞症。
PVOD是一種嚴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并發症,預後較差。既往研究顯示,攜帶EIF2AK4突變的患者的1.2.3年的無事件生存率為63%、52%、32%,非攜帶者分别為75%、44%和34%。在此次研究中,經PAH特異性治療後,療效較為輕微,且由于癌症導緻無法移植的原因,使其預後更差,死亡風險更高。
結論
絲裂黴素C治療腫瘤時可能會誘導出現肺靜脈閉塞症,預後極差,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或免疫治療方法。
醫生在使用MCC治療期間,需要提高對藥物潛在副作用的認識,注意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及時探讨肺血管毒性的可能性。采用HRCT、肺功能、RHC等檢查及早确定是否為PVOD。
參考文獻:
1.Certain MC, Chaumais MC, Jaïs X,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 Induced by Mitomycin C. Chest. 2021 Mar;159(3):1197-1207.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工作委員會,全國肺栓塞與肺血管病防治協作組,等. 中國肺動脈高壓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版)[J]. 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1):1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