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段。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一起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的習慣。于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借以祭祀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豐收。至此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習慣。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将腿跌斷。老财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
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禦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到了後來,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建立了絕世偉業,不知如何?大魚大肉不想吃,山珍海味都吃厭了。有一天,忽然想起小時候吃老鼠洞裡的雜糧煮粥的味道來了,于是,他就叫禦膳房的廚師也熬了同樣的一鍋粥,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臘八粥"。整個朝廷的文武百官,看皇上吃這種粥吃得很香,學着樣子也做了吃。
随着曆史的變遷,今天的臘八粥已經成為一道美食,全國各地吃臘八粥風俗也各有差異,各地的臘八粥花樣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北京的臘八粥中食材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杏仁、桃仁、桂圓、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紅豆、花生等,總計不下二十餘種。
民謠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這支民謠裡流露出到了臘月孩童們對過年的無限期盼。在新春佳節來臨之前,讓人們喝上一碗臘八粥,就是讓我們記着節儉光榮,浪費可恥。勤儉過節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