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她娘辛苦了,咱們炖點海參、甲魚補補身子!”
我國許多地區傳統文化裡,常給懷孕的媽媽準備點山珍海味滋補身體,表示家裡長輩的關懷。而如今,海外生鮮直購甚為流行,挪威的生蚝、法國的銀鳕魚,都上了百姓自家餐桌。那麼這些經過正規檢疫的海參鮑魚、深海水産,醫學上是否建議孕婦食用呢?
一般來說,遠洋捕撈的深海魚類遠離工業污染,肉質鮮美,為人們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也低于其他肉類,非常健康。但是對于孕婦而言,由于肩負着胎兒神經發育的重要使命,對于深海魚體内富集的微量重金屬也十分敏感。大家知道海洋世界中的食物鍊模式——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因此壽命越長、等級越高的物種,體内富集的重金屬則越多,其中對神經系統發育影響最大的是汞(Hg)。1950年代,日本工業發展後大量含汞廢物排入水俣灣,導緻周圍長期食用魚類的居民患上著名的“水俣病”,就是汞中毒的極端表現。
然而,類似指南和建議的出現,也引起了西方國家民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其實,魚類富含的Ω-3脂肪酸、卵磷脂、精蛋白、維生素和大量的鐵也是嬰兒健康成長和神經發育重要的原料。部分人在得不到專業營養師建議的情況下,直接拒絕在孕期攝入任何的海鮮,或者僅因為吃了一頓深海魚就陷入擔憂,其實都沒有必要。這種情況下,美國這些學術團體聯合營養師們,給孕婦推薦了一些汞含量低,又富含營養成分的海鮮目錄,從積極的方面幫助有孕婦的家庭選擇。如果懷孕和哺乳期的媽媽看到以下這些鮮美的海味,隻要烹饪适當,都是可以安心享用的:
鲳魚、平魚、鲶魚、鲈魚、蛤蛎、生蚝(牡蛎)、蝦、鱿魚、小龍蝦(蝲蛄)、黃花魚、比目魚、鳕魚、三文魚、沙丁魚、扇貝、羅非魚、鳟魚、養殖螃蟹、鲱魚。
在烹饪的處理方面,由于各種營養和微量元素在體内均勻分布,所以即使去除魚頭、内髒等等,也意義有限。倒是對于淡水魚,國外的營養學家建議将魚的腹部脂肪、内髒均除去後再進行烹饪,以減少累積的污染物。最後需要特别提醒的一點是,由于部分海産和水産(如小龍蝦及貝類)體内可能帶有寄生蟲,所以切不可生吃,一定要煮熟後才能享用哦!
北京協和醫院外科 楊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