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願做佛前一束青蓮 樂終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前一段學過一篇《隕石》,今天來學學《化石》,這篇化石和隕石一樣,也是選自沈括的《夢溪筆談》。
我們先來看原文“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蜒如龍蛇狀,畏之不敢觸。久之,見其不動,試摸之,乃石也。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鱗甲皆如生物。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治平中,治平年間,治平是宋英宗的年号,前一篇《隕石》是志平元年,這篇《化石》沒有說明是治平幾年。
現在這個世界上還使用年号紀年的國家隻剩下日本了,現在的年号叫“令和”,年号可以反映出當政者的理想,也是一個時代精神的象征,像什麼昭和男兒,那一代日本人是非常奮發圖強的,後來的平成廢柴,都變成宅男食草男了,這一代令和不知道會是什麼樣。
年号的選定都是非常嚴謹的,不過也有鬧笑話的時候,北宋趙匡胤就曾使用過“乾德”這個年号,後來發現是以前一個政權叫後蜀使用過的,以至于趙匡胤不得不感歎“宰相要用讀書人”。
還有的年号後來成了笑柄,比如明朝嘉靖,變成了“家家幹淨”,清康熙,變成了“吃糠喝稀”。
相聲大師侯寶林有一段相聲叫做《講帝号》,調侃清朝皇帝的年号,可以去聽聽,挺有意思。
澤州人家穿井,澤州有一戶人家打井,澤州在現在的晉城附近。
土中見一物,打井的時候發現土中有一個東西。考古的發現很多時候都是挖井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了很重要的東西,我們近代的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也是當地農民挖井的時候挖出來的。這裡“見”,要讀做“現”,出現的意思。
蜿蜒如龍蛇狀,沒有具體寫是什麼動物的化石,從蜿蜒如龍蛇狀來看,難道是條巨蟒嗎,可是後文又說“鱗甲皆如生物”,又像是穿山甲那樣的有甲片的動物。
畏之不敢觸,久之,見其不動,試摸之,乃石也。村民無知,遂碎之。這一段的記載我覺得非常值得玩味,值得細細琢磨,對于地底下發現的東西,中國人總是心生敬畏的,敬畏的時候,就非常害怕,不敢動,但發現沒什麼值得害怕的時候,就要毀壞。中國人的這種心态,多像鵝城的百姓對待黃四郎的心态。
後來發現兵馬俑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挖井發現了兵馬俑,然後就把它打碎了。
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當時程伯純是晉城的縣令,他去要了一段化石。這個“求”字,不知道是花錢買的,還是直接要的,按正常來說,估計就是讓衙役直接要的。
鱗甲皆如生物。這個動物的鱗甲都成了化石了,栩栩如生。
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大概是由蛇蜃變化成的,就像石蟹那樣。沈括當時就已經知道動物可以變成化石了。根據這段描述,我老覺得發現的這個化石應該是一種恐龍的化石。
蜃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海怪,形似大牡蛎(一說是水龍),有個詞叫“海市蜃樓”,我國山東蓬萊海面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古人歸因于蛟龍之屬的蜃,吐氣而成樓台城廓,因而得名。
石蟹,中藥名。為古生代節肢動物弓蟹科大眼蟹屬動物石蟹及其近緣動物的化石。
逐句分析完意思之後,我們可以整體看一下這篇文言文的結構,文章雖然短,但是,時間(治平中)、地點(澤州)、人物(澤州人家)、起因(穿井)、經過(從“土中見一物”,到“遂碎之”)、結果(程伯純求得一段),結論(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一筆都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