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這是一道面試必考題,我就問過很多面試者這個問題,✧(≖ ◡ ≖✿)嘿嘿
首先這是一道非常棒的面試題,可以考察面試者的很多方面,比如基本功,代碼能力,邏輯能力,而且進可攻,退可守,針對不同級别的人可以考察不同難度,比如漂亮妹子就出1☆題,(*^__^*) 嘻嘻……
一般在面試者回答出問題後,我總能夠潇灑的再抛出一些問題,看着面試者露出驚異的眼神,默默一轉身,深藏功與名
本文我将給大家破解深拷貝的謎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總共涉及4種深拷貝方式,每種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
深拷貝 VS 淺拷貝
再開始之前需要先給同學科普下什麼是深拷貝,和深拷貝有關系的另個一術語是淺拷貝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對這部分部分内容了解的同學可以跳過
其實深拷貝和淺拷貝都是針對的引用類型,JS中的變量類型分為值類型(基本類型)和引用類型;對值類型進行複制操作會對值進行一份拷貝,而對引用類型賦值,則會進行地址的拷貝,最終兩個變量指向同一份數據
// 基本類型 var a = 1; var b = a; a = 2; console.log(a, b); // 2, 1 ,a b指向不同的數據 // 引用類型指向同一份數據 var a = {c: 1}; var b = a; a.c = 2; console.log(a.c, b.c); // 2, 2 全是2,a b指向同一份數據 複制代碼
對于引用類型,會導緻a b指向同一份數據,此時如果對其中一個進行修改,就會影響到另外一個,有時候這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如果對這種現象不清楚的話,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bug
那麼如何切斷a和b之間的關系呢,可以拷貝一份a的數據,根據拷貝的層級不同可以分為淺拷貝和深拷貝,淺拷貝就是隻進行一層拷貝,深拷貝就是無限層級拷貝
var a1 = {b: {c: {}}; var a2 = shallowClone(a1); // 淺拷貝 a2.b.c === a1.b.c // true var a3 = clone(a1); // 深拷貝 a3.b.c === a1.b.c // false 複制代碼
淺拷貝的實現非常簡單,而且還有多種方法,其實就是遍曆對象屬性的問題,這裡隻給出一種,如果看不懂下面的方法,或對其他方法感興趣,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
function shallowClone(source) { var target = {}; for(var i in source) { if (source.hasOwnProperty(i)) { target[i] = source[i]; } } return target; } 複制代碼
最簡單的深拷貝
深拷貝的問題其實可以分解成兩個問題,淺拷貝 遞歸,什麼意思呢?假設我們有如下數據
var a1 = {b: {c: {d: 1}}; 複制代碼
隻需稍加改動上面淺拷貝的代碼即可,注意區别
function clone(source) { var target = {}; for(var i in source) { if (source.hasOwnProperty(i)) { if (typeof source[i] === 'object') { target[i] = clone(source[i]); // 注意這裡 } else { target[i] = source[i]; } } } return target; } 複制代碼
大部分人都能寫出上面的代碼,但當我問上面的代碼有什麼問題嗎?就很少有人答得上來了,聰明的你能找到問題嗎?
其實上面的代碼問題太多了,先來舉幾個例子吧
- 沒有對參數做檢驗
- 判斷是否對象的邏輯不夠嚴謹
- 沒有考慮數組的兼容
(⊙o⊙),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個問題的解決辦法,首先我們需要抽象一個判斷對象的方法,其實比較常用的判斷對象的方法如下,其實下面的方法也有問題,但如果能夠回答上來那就非常不錯了,如果完美的解決辦法感興趣,不妨看看這裡吧
function isObject(x) {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x) === '[object Object]'; } 複制代碼
函數需要校驗參數,如果不是對象的話直接返回
function clone(source) { if (!isObject(source)) return source; // xxx } 複制代碼
關于第三個問題,嗯,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吧,本文為了減輕大家的負擔,就不考慮數組的情況了,其實ES6之後還要考慮set, map, weakset, weakmap,/(ㄒoㄒ)/~~
其實吧這三個都是小問題,其實遞歸方法最大的問題在于爆棧,當數據的層次很深是就會棧溢出
下面的代碼可以生成指定深度和每層廣度的代碼,這段代碼我們後面還會再次用到
function createData(deep, breadth) { var data = {}; var temp = data; for (var i = 0; i < deep; i ) { temp = temp['data'] = {}; for (var j = 0; j < breadth; j ) { temp[j] = j; } } return data; } createData(1, 3); // 1層深度,每層有3個數據 {data: {0: 0, 1: 1, 2: 2}} createData(3, 0); // 3層深度,每層有0個數據 {data: {data: {data: {}}}} 複制代碼
當clone層級很深的話就會棧溢出,但數據的廣度不會造成溢出
clone(createData(1000)); // ok clone(createData(10000)); //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clone(createData(10, 100000)); // ok 廣度不會溢出 複制代碼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出現這麼深層級的數據,但這種方式還有一個緻命的問題,就是循環引用,舉個例子
var a = {}; a.a = a; clone(a) //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直接死循環了有沒有,/(ㄒoㄒ)/~~ 複制代碼
關于循環引用的問題解決思路有兩種,一直是循環檢測,一種是暴力破解,關于循環檢測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下;關于暴力破解我們會在下面的内容中詳細講解
一行代碼的深拷貝
有些同學可能見過用系統自帶的JSON來做深拷貝的例子,下面來看下代碼實現
function cloneJSON(source) { return JSON.parse(JSON.stringify(source)); } 複制代碼
其實我第一次簡單這個方法的時候,由衷的表示佩服,其實利用工具,達到目的,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下面來測試下cloneJSON有沒有溢出的問題,看起來cloneJSON内部也是使用遞歸的方式
cloneJSON(createData(10000)); //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複制代碼
既然是用了遞歸,那循環引用呢?并沒有因為死循環而導緻棧溢出啊,原來是JSON.stringify内部做了循環引用的檢測,正是我們上面提到破解循環引用的第一種方法:循環檢測
var a = {}; a.a = a; cloneJSON(a) // Uncaught TypeError: Converting circular structure to JSON 複制代碼
破解遞歸爆棧
其實破解遞歸爆棧的方法有兩條路,第一種是消除尾遞歸,但在這個例子中貌似行不通,第二種方法就是幹脆不用遞歸,改用循環,當我提出用循環來實現時,基本上90%的前端都是寫不出來的代碼的,這其實讓我很震驚
舉個例子,假設有如下的數據結構
var a = { a1: 1, a2: { b1: 1, b2: { c1: 1 } } } 複制代碼
這不就是一個樹嗎,其實隻要把數據橫過來看就非常明顯了
a / \ a1 a2 | / \ 1 b1 b2 | | 1 c1 | 1 複制代碼
用循環遍曆一棵樹,需要借助一個棧,當棧為空時就遍曆完了,棧裡面存儲下一個需要拷貝的節點
首先我們往棧裡放入種子數據,key用來存儲放哪一個父元素的那一個子元素拷貝對象
然後遍曆當前節點下的子元素,如果是對象就放到棧裡,否則直接拷貝
function cloneLoop(x) { const root = {}; // 棧 const loopList = [ { parent: root, key: undefined, data: x, } ]; while(loopList.length) { // 深度優先 const node = loopList.pop(); const parent = node.parent; const key = node.key; const data = node.data; // 初始化賦值目标,key為undefined則拷貝到父元素,否則拷貝到子元素 let res = parent; if (typeof key !== 'undefined') { res = parent[key] = {}; } for(let k in data) { if (data.hasOwnProperty(k)) { if (typeof data[k] === 'object') { // 下一次循環 loopList.push({ parent: res, key: k, data: data[k], }); } else { res[k] = data[k]; } } } } return root; } 複制代碼
改用循環後,再也不會出現爆棧的問題了,但是對于循環引用依然無力應對
破解循環引用
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破解循環應用呢?别着急,我們先來看另一個問題,上面的三種方法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引用丢失,這在某些情況下也許是不能接受的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對象a,a下面的兩個鍵值都引用同一個對象b,經過深拷貝後,a的兩個鍵值會丢失引用關系,從而變成兩個不同的對象,o(╯□╰)o
var b = {}; var a = {a1: b, a2: b}; a.a1 === a.a2 // true var c = clone(a); c.a1 === c.a2 // false 複制代碼
如果我們發現個新對象就把這個對象和他的拷貝存下來,每次拷貝對象前,都先看一下這個對象是不是已經拷貝過了,如果拷貝過了,就不需要拷貝了,直接用原來的,這樣我們就能夠保留引用關系了,✧(≖ ◡ ≖✿)嘿嘿
但是代碼怎麼寫呢,o(╯□╰)o,别急往下看,其實和循環的代碼大體一樣,不一樣的地方我用// ==========标注出來了
引入一個數組uniqueList用來存儲已經拷貝的數組,每次循環遍曆時,先判斷對象是否在uniqueList中了,如果在的話就不執行拷貝邏輯了
find是抽象的一個函數,其實就是遍曆uniqueList
// 保持引用關系 function cloneForce(x) { // ============= const uniqueList = []; // 用來去重 // ============= let root = {}; // 循環數組 const loopList = [ { parent: root, key: undefined, data: x, } ]; while(loopList.length) { // 深度優先 const node = loopList.pop(); const parent = node.parent; const key = node.key; const data = node.data; // 初始化賦值目标,key為undefined則拷貝到父元素,否則拷貝到子元素 let res = parent; if (typeof key !== 'undefined') { res = parent[key] = {}; } // ============= // 數據已經存在 let uniqueData = find(uniqueList, data); if (uniqueData) { parent[key] = uniqueData.target; continue; // 中斷本次循環 } // 數據不存在 // 保存源數據,在拷貝數據中對應的引用 uniqueList.push({ source: data, target: res, }); // ============= for(let k in data) { if (data.hasOwnProperty(k)) { if (typeof data[k] === 'object') { // 下一次循環 loopList.push({ parent: res, key: k, data: data[k], }); } else { res[k] = data[k]; } } } } return root; } function find(arr, item) { for(let i = 0; i < arr.length; i ) { if (arr[i].source === item) { return arr[i]; } } return null; } 複制代碼
下面來驗證一下效果,amazing
var b = {}; var a = {a1: b, a2: b}; a.a1 === a.a2 // true var c = cloneForce(a); c.a1 === c.a2 // true 複制代碼
接下來再說一下如何破解循環引用,等一下,上面的代碼好像可以破解循環引用啊,趕緊驗證一下
驚不驚喜,(*^__^*) 嘻嘻……
var a = {}; a.a = a; cloneForce(a) 複制代碼
看起來完美的cloneForce是不是就沒問題呢?cloneForce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保持引用不是你想要的,那就不能用cloneForce了;
第二個問題,cloneForce在對象數量很多時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如果數據量很大不适合使用cloneForce
性能對比
上邊的内容還是有點難度,下面我們來點更有難度的,對比一下不同方法的性能
我們先來做實驗,看數據,影響性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深度,一個是每層的廣度,我們采用固定一個變量,隻讓一個變量變化的方式來測試性能
測試的方法是在指定的時間内,深拷貝執行的次數,次數越多,證明性能越好
下面的runTime是測試代碼的核心片段,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測試在2秒内運行clone(createData(500, 1)的次數
function runTime(fn, time) { var stime = Date.now(); var count = 0; while(Date.now() - stime < time) { fn(); count ; } return count; } runTime(function () { clone(createData(500, 1)) }, 2000); 複制代碼
下面來做第一個測試,将廣度固定在100,深度由小到大變化,記錄1秒内執行的次數
将上面的數據做成表格可以發現,一些規律
- 随着深度變小,相互之間的差異在變小
- clone和cloneLoop的差别并不大
- cloneLoop > cloneForce > cloneJSON
我們先來分析下各個方法的時間複雜度問題,各個方法要做的相同事情,這裡就不計算,比如循環對象,判斷是否為對象
- clone時間 = 創建遞歸函數 每個對象處理時間
- cloneJSON時間 = 循環檢測 每個對象處理時間 * 2 (遞歸轉字符串 遞歸解析)
- cloneLoop時間 = 每個對象處理時間
- cloneForce時間 = 判斷對象是否緩存中 每個對象處理時間
cloneJSON的速度隻有clone的50%,很容易理解,因為其會多進行一次遞歸時間
cloneForce由于要判斷對象是否在緩存中,而導緻速度變慢,我們來計算下判斷邏輯的時間複雜度,假設對象的個數是n,則其時間複雜度為O(n2),對象的個數越多,cloneForce的速度會越慢
1 2 3 ... n = n^2/2 - 1 複制代碼
關于clone和cloneLoop這裡有一點問題,看起來實驗結果和推理結果不一緻,其中必有蹊跷
接下來做第二個測試,将深度固定在10000,廣度固定為0,記錄2秒内執行的次數
寬度clonecloneJSONcloneLoopcloneForce013400327214292989
排除寬度的幹擾,來看看深度對各個方法的影響
- 随着對象的增多,cloneForce的性能低下凸顯
- cloneJSON的性能也大打折扣,這是因為循環檢測占用了很多時間
- cloneLoop的性能高于clone,可以看出遞歸新建函數的時間和循環對象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
下面我們來測試一下cloneForce的性能極限,這次我們測試運行指定次數需要的時間
var data1 = createData(2000, 0); var data2 = createData(4000, 0); var data3 = createData(6000, 0); var data4 = createData(8000, 0); var data5 = createData(10000, 0); cloneForce(data1) cloneForce(data2) cloneForce(data3) cloneForce(data4) cloneForce(data5) 複制代碼
通過測試發現,其時間成指數級增長,當對象個數大于萬級别,就會有300ms以上的延遲
總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無關乎好壞優劣,其實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和适用場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是真理
下面對各種方法進行對比,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