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朝陽門南小街205号院背靠史家胡同,站在院外,可以望到CBD的高樓,周圍1公裡左右覆蓋東單、金寶街、銀河SOHO、王府井等商圈。但這個四合院裡的居民,卻要每天騎自行車出門上廁所。
今年開始,北京市東城區在景山、安定門等7個街道的44個院落開展試點。朝陽門南小街205号院就是其中之一,居民騎自行車上廁所的曆史即将終結。
11月23日,朝陽門南小街205号院,工人正在鋪裝地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願望就是在家裡安個馬桶”
11月23日中午,記者來到朝陽門南小街205号院,看到工人正在鋪裝地磚。院内重新規劃了多處下水井的位置,其中就有化糞池的豎井。
在這裡住了67年的劉大爺恰好去外面上廁所回來,他跟記者說,他打小在這兒住,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家安個馬桶。“誰沒有個‘三急’?我們院兒周圍沒有廁所,得去幹面胡同上廁所。走路去要5分鐘,我都騎自行車去。”
劉大爺的老伴陳阿姨上廁所更麻煩。前幾年院裡坑窪不平,她不小心摔倒,現在走起路來還一瘸一拐,走到廁所得10分鐘。
年初,朝陽門南小街205号院納入東城區朝陽門街道2020年“美麗院落”項目。規劃師和設計師經過調查發現,院内共有居民12戶,居住密度較高,居住面積狹小。由于朝陽門南小街沿線缺乏公共廁所,胡同内公共廁所距離較遠,居民改善廁所條件的訴求強烈,在疫情期間胡同實行出入管控的情況下尤為突出。
經過一遍遍調研和征求居民意見,設計師團隊拿出方案,清理雜物、鋪裝地面,增加化糞池和淨化槽等,為引入戶廁預留條件。
為此,要先對原有煤棚、雜物進行清理騰退。劉大爺十分支持,“以前第一間棚子就是我的,2平方米,裝鍋碗瓢盆等雜物。我第一個拆了。這個改造真是給居民解決問題,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居民沒掏一分錢”。
如今,劉大爺一家馬桶都買好了,下水口也已經預留,就等正式投入使用。
44個院落“一院一策”
東城區環境辦副主任王濤介紹,2017年至2019年的“百街千巷”整治提升工程,改善了東城區背街小巷的環境面貌,院内環境逐漸成為居民關心的話題。
今年年初,東城區啟動了“美麗院落”治理試點工作。經過征詢居民意願,在景山、安定門等7個街道的44個院落開展試點。
東城區組織街道和設計單位通過問卷調查、居民座談會、微信小程序等線上線下方式,逐戶調研,深入摸底院落問題成因及居民的需求與建議,實施“一院一策”方案設計,同時邀請城市設計、古建等專家審核方案、出謀劃策,确保改造既保護傳統風貌,又滿足居民需求。
前不久,東四街道召開“美麗院落”居民意見征集會,設計師與居民一起就育芳胡同2号等4個院落的設計思路開展“頭腦風暴”。育芳胡同2号是低窪院,地下還有曆史遺留的防空洞,住戶以老年人為主,因此出行安全和排水是這個院落改造的重點。
朝陽門南小街205号院的化糞池則使用了新技術——污水初級處理的微生物淨化槽技術。這種技術可有效淨化生活污水且減少清掏次數,尤其适用于無法實現大規模市政改造的老城地區,并已在法源寺等地平房院落改造中試點應用,效果良好。
平房區物業管理服務由街巷延伸到院内
目前,7個街道的44個“美麗院落”項目已陸續開工,力争年底完成改造,屆時将惠及502戶居民。
“一個院子改造好了,旁邊的街坊鄰居都會來看,實現以點帶面。接下來的幾年,将把這種向院内延伸的街區整治行為拓展到全區各個角落。”王濤表示,現在已經開始征集2021年的試點院落。
為了實現“美麗院落”可持續發展,東城區将固化形成“美麗院落”标準,将便民維修、清掃保潔等平房區物業管理服務由街巷延伸到院内,多方共同維護院内環境。
王濤表示,他們将推動完善院管會、居民自管會等自治組織建設,組織修訂院落公約,開展居民評選、院落挂牌等活動,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榮譽感和責任感,最終讓院内的生态實現良好循環。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協作記者 王貴彬
編輯 白爽 校對 付春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