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期就開始賣關子,這個“五更瀉”到底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于老年人的 “五更瀉”: 顧名思義,就是指發生在黎明前五更時辰的腹瀉,又名“晨瀉” 、“雞鳴瀉”。
多見于夏秋交替之際,于由天氣逐漸轉涼,季節轉換和晝夜溫差大,引發此疾病逐漸增多。這類腹瀉常常是累積數月,給患者帶來很大煩惱的同時,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中醫學認為,這種慢性腹瀉大多是由腎虛引起,因此又稱為“腎瀉”。 人至老年,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因此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與吸收、運化失常就會出現洩瀉。而黎明之前的五更時分,正是人身陰氣最盛、陽氣未複之際,在這個特定的時程,虛者更虛,容易出現以黎明前發作腹瀉為特征的“五更瀉”。
症狀的主要特點是,每到黎明的時候,肚臍周圍腹部就會發生疼痛,腸鳴即瀉,瀉後痛減則安。大便稀薄洞洩清水,或混雜不消化的食物,腹痛洩下不爽,似痢非痢。患者除了在黎明前,迫不及待去廁所排便之外,平時還常伴見形寒怕冷、腹部畏寒、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等一系列腎陽虛衰的表現。
如果腹瀉患兒不願吃食物,可加灸“中脘”穴(胸骨劍突與肚臍連線中點)。如果患兒腹瀉次數過多,便又過稀,可加灸“氣海”或“關元”穴( 肚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偏上一點)。 每一次治療約20分鐘,患兒肚皮發紅為度。一般治療1、2次即可有效,腹瀉症狀輕者即可治愈。
溫和艾灸法對嬰幼兒腹瀉的治療不但行之有效,并無用藥副作用之憂。
對成人的腹瀉,用特制的艾灸木盒實施溫和灸,艾灸木盒可以覆蓋肚子上的更多穴位,對小腸進行大面積的施灸,止瀉效應更強。
配合針灸“足三裡”對腸道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降低腸道過度的蠕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艾灸是治療腹瀉病症的有效手段”。
中醫針灸治療非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如病毒性腹瀉、受冷引起的腹瀉和老人“五更瀉”,療效是肯定的;對年輕人、老年人和嬰幼兒的慢性腹瀉也很有效,并且沒有藥的副作用之憂。
腹瀉其實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隻要保證人體不過度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一般的腹瀉兩到三天問題都不大,不必過度緊張。但是如果超過一周或長期腹瀉,則會導緻人體的營養不良,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但是,中老年人平時大便都很正常,逐漸發生排便變化,不管是排便次數減少的便秘,還是排便次數增多的腹瀉,病程如果超過一個月,都要引起我們的警惕。應考慮到是否有腸道腫瘤發生的可能性,特别是直腸癌,要做肛門指檢或直腸鏡等進一步檢查。
好啦~~~各位友友,以上為今日資訊原創内容,關注微信公衆号"heysszj"每天三分鐘,輕松成為養生達人,明天見!!
特約作者:齊相循
責任編輯:闫小蜜
指導專家:闫懷士
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同名公衆号“heyss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