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之前教學,還是現在和一朵玩兒,我特别喜歡那種“四兩撥千斤”的小遊戲。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做準備,随時就能玩兒,但是鍛煉到的能力一點兒不含糊。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個特别好的小遊戲,異常簡單,又異常強大。
有個紀錄片叫《他鄉的童年》,制片團隊走訪了6個國家,深入體驗他們的教育模式,探尋教育的多種可能性:
以色列的教育家分享了一個小遊戲,我當時看了拍手叫絕。
随便從家裡拿點兒東西,啥都行。
第一個人擺好任意一個物品,作為遊戲的開頭,比如礦泉水。
第二個人接着擺下一個物品,隻要和礦泉水建立聯系,邏輯自洽就行。
比如水杯,邏輯是,因為渴了,所以要喝水:
其他人依次進行。
主持人接下來擺了空調遙控器,因為需要喝水可能代表天氣很熱,那就要打開空調:
兩個物品之間的聯系,可以是使用場景的聯系,比如口渴了,要喝水;也可以是外形上的聯系。
比如接下來有人擺了車鑰匙,因為和遙控器一樣,都是黑色的:
還都有開關:
這個遊戲的核心就是在不同物體之間建立聯系。
很多發明創造都是源于這種聯想。
魯班被鋸齒形的小草割破了手,受到啟發,發明了鋸子。
埃及音樂家莫可裡不小心踢到烏龜殼,聽到悅耳的聲響,根據龜殼内的空氣振動發聲原理,發明了小提琴。
我相信這種靈光乍現肯定不是老天爺開了金手指,一定是魯班和莫可裡本身就喜歡琢磨和思考。
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落,牛頓能發現萬有引力,咱們可能就洗洗吃了。
孩子們不一定都能成為發明家和科學家,但是像訓練肌肉一樣訓練聯系能力,他們的思維一定會更開闊,更靈活。
靈活和開闊的思維意味着更有可能發揮出創造力。
而創造力,一定是未來最有競争力的能力之一。
在丹麥的課堂,老師有一個方法也是異曲同工。
孩子們在森林裡上課,其中一個活動是,自己去摸一摸,聞一聞,甚至嘗一嘗,然後根據感受,運用想象力,給不同的樹起名字。
不需要說出正确的答案,随便發揮自己的創意。
這個遊戲我和一朵也經常玩兒,也不限于給樹起名字。
家裡的毛絨玩具,沒見過的新工具,或者是演故事的時候想象出來的地方或者小玩意兒,我都會讓她自己想個名字。
擺物件的遊戲還有另一個版本,也是相似的道理。
随便找兩件東西,說出兩者之間35--45點
兩個東西看着越八杆子打不着,對思維挑戰越大。
手表和車鑰匙,看似不沾邊兒,但是細想一下,能找到不少
都是人造的;
都是黑色的;
都是日常需要的;
汽車有四個輪子,輪子是圓的,很多表也是圓的。。。。。。
是不感覺還挺燒腦的。
還有一種更簡約,但同樣不簡單的遊戲,甚至連一樣東西都不用準備。
随便想一個中心詞,然後自由聯想,越多越好。
比如以“月亮”為中心詞:
能想到:
中秋節;
蘇轼;
月餅;
玉兔;
車輪;
墨鏡;
阿姆斯特朗;
腳印;
螃蟹。。。。。。
這個頭腦風暴,遛彎兒的時候,放學路上,車裡,都能玩兒,孩子們聚會的時候也能用來熱場子。
聯想遊戲還可以有圖形版的。
看到下面這個小色塊兒,你能聯想到什麼?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試試看:
我們看看孩子們能想到什麼:
一片雲
一塊杯子上的花紋
一灘水
這種圖形聯想的小遊戲,會畫畫的孩子們應該會尤其喜歡。
可以換成任何元素,讓孩子發揮自己獨特的想法:
孩子們也能安靜好一會兒。
如以色列教育家所說,有能力在不同物體之間建立聯系,以及在人生的不同選擇之間建立聯系,是所有對創造力解釋的前提。
他的觀點我很認同。
著名的演講大師傑瑞魏斯曼,曾經在哥倫比亞廣告公司做節目制作人和導演。
他每天要看幾個小時的資料和影像,并把它們剪輯成一段28分40秒的節目。
為确保内容能夠抓住觀衆的眼球,魏斯曼培養出了超強的節奏把控力和講故事的能力。
後來他把這種能力用在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崗位:指導上市公司路演。
微軟,因特爾,奈飛等多家全球頂級企業都是他的客戶。
節目剪輯和演講大師之間的聯系,是它們都需要講出好故事的能力。
正是因為魏斯曼對這種聯系有深刻的認識,他才能把核心能力遷移到新的崗位上,并且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誰也不知道,孩子們工作的年代,會有哪些現在想都不敢想的職業出現,又有哪些咱們習以為常的行業會被淘汰。
就像咱們小時候,也想不到會有劇本殺編劇,真人秀編劇,短視頻腳本創作,公衆号博主這些職業。
大概率孩子們的職業經曆會比咱們豐富很多。
萬一要換工作,就得先總結出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後通過聯想,發散思維,找到這些核心能力還是哪個行業所必須的。
有一本書叫《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我覺得很有道理。
我們從農民社會發展到工人社會,又從工人社會發展到知識工作者社會。
現在,我們又在向另一個社會邁進,這個社會的标志是創造者和共情者。
那些具備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的人會體現出更大的優勢。
高概念能力包括:創造藝術美和情感美,創造令人滿意的故事,以及将看似無關的觀點組合成某種新觀點。
總得來說,就是有創造力。而創造力和聯想能力密不可分。
不管咱們輔導學科知識的能力如何,在生活中多和孩子玩兒些發散思維的遊戲,不用條條框框給孩子的思維設限,對孩子幫助就很大了。
我前一段兒給一朵試聽了一個表達課,能看出來課程設計的初衷很好,讓孩子們更有條理的表達。
但可能老師把表達課理解成了語文課,用詞都規定得很死。
比如西瓜必須要說又大又圓,葡萄一定要說紫瑩瑩,香蕉就是黃澄澄。
有的小朋友用了别的詞,老師一定要糾正過來,感覺反而有很多束縛。
我更傾向于,給孩子一個思路,讓他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一條小河,不一定會流向同一片大海,保護他們珍貴的個性很重要。
他們以後面對的一定不是崇尚整齊劃一,壓抑個性的時代,很有可能“不同”就是他們的競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