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由新聞晨報·周到聯手騰訊教育舉辦的“社區之家”系列公益課程的第十一節課與小朋友們見面了。
這節課,由持有華東師範大學“三好學生标兵”、“特等獎學金”等多項榮譽的張若男老師主講,由她帶領直播間裡的50個孩子一起閱讀文學名著《童年》,走進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内心世界。
據悉,“社區之家”系列公益課程自4月18日開始,将持續至4月30日,每天晚上19:00-20:00開課,旨在居家防疫期間,面向親子家庭,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和立體多元的課程體驗。同時,騰訊教育也将向上海的學校免費開放400萬作業題庫,老師可免費使用騰訊作業君實現在線秒速組題、一鍵布置作業、AI智能批改等,讓家長們和老師們都能夠“解放一小時”。下方是第十一節公益課的精華節選視頻,可點擊觀看,如果感興趣,可掃描文末海報中的二維碼報名後續公益課。
“有沒有小朋友閱讀過《童年》呢?”在課堂一開始,張老師用一個問題引入本節課的正題。小朋友們紛紛作答,“看過!”“沒有時間讀哎。”“我們在課上學過的!”所以這節課,張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高爾基筆下阿廖沙的童年。
“有句話說,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張老師這麼說着,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了一首老歌《童年》。雖然已經是父母輩的回憶了,但随着輕松明快的旋律慢慢流淌,小朋友們還是按捺不住地開始發言,“這首歌我會唱的。”“我聽過!“在家的時候,爸爸哼過這首歌。”歌聲響起,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仿佛走進了無憂無慮的時光中。随後,張老師話鋒一轉,開始說起了高爾基的童年。“現在我們的童年物質富足,但是在高爾基的年代,人們大都是貧窮匮乏的,所以我們才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童年》屬于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中的一部,全篇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艱難的童年,描繪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的真實生動的圖畫。這不僅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更影射了當時千千萬萬孩子的童年。但即使擁有這樣的童年,高爾基也成長為了一個正直、善良、有正義感的人——列甯曾評價高爾基為無産階級文學革命文學導師,同時他還是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前蘇聯文學的創始人。為了紀念他,他的出生地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諾夫戈羅德城被命名為“高爾基城”。
再說回《童年》這本書本身,張老師向小朋友介紹着《童年》的時代背景:“高爾基所生活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的俄國下層人民生活困苦,整個社會正在醞釀大的變革。1905年第一次革命失敗後,高爾基也和許多人一樣,開始思考、總結革命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同時,也把目光再次投向了俄羅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點,對其進行了深入地挖掘。”後來,列甯也鼓勵高爾基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都寫出來,《童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童年》的故事在一個普通家庭中展開,家庭裡充滿了許多不和諧因素,利益與親情之間的矛盾無處不在。為了方便沒有閱讀過這本書的小朋友理解,張老師特意播放了一段視頻,概述了《童年》的大緻情節。在放映結束後,《童年》苦澀卻催人向上的内核就已經展現在小朋友們的眼前。之後,在張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走入了阿廖沙的家庭,認識了其中主要的幾位家庭成員——樂觀開朗的外祖母、沉默寡言的母親、暴躁易怒的外祖父與性格迥異的兩位表哥。為了更近一步地了解人物心情,張老師邀請了幾位小朋友,朗讀了幾段《童年》的選段。
有小朋友認真地朗讀道:“伏爾加河靜靜地流淌着,秋高氣爽,天空澄澈,兩岸的秋色很濃,一片收獲前的景象……”這裡是典型的用環境襯托人物心情,雖然是豐收的場面,但歡樂與難過交雜,既有對未知未來的畏懼,但又憧憬着美好;有小朋友聲情并茂地朗讀道:“‘我不在乎,盡管去笑話吧,讓他們笑個痛快!’……”張老師就着内容分析起外祖母的人物性格:她是個爽朗的人,并不在乎他人看法,保持着自己的樂觀與童心;有小朋友輕松地朗讀道:“在這同時,外祖母則像個轉起來的陀螺,一眨眼就和所有的人擁抱、親吻過了。她把我推到大家面前……”“大家要特别注意這個‘推’字。”張老師提醒道,“從這個字我們不僅能夠品讀出外祖母為人真誠的特點,也能感受到阿廖沙内心的羞澀、畏懼與抵觸。”
在之後的時間裡,通過張老師的引導,小朋友們一一認識了阿廖沙的外祖父、表哥等人,逐漸豐滿了人物形象,也為隐藏在故事後面的苦澀心情感到唏噓。張老師告訴大家:“童年是一顆種子,對于高爾基來說,雖然苦澀,但也是向上的動力,這是一種内心的奮鬥。就像身處疫情中的我們一樣,即使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也不要忘記抛開環境,追求本真的自我。”課堂尾聲,許多小朋友紛紛表示有機會,會去閱讀這本《童年》的。也有小朋友非常細心地畫出了書中的人物關系圖,以方便自己的記憶,從而開啟屬于自己的閱讀之路。
即日起,由新聞晨報·周到聯手騰訊教育舉辦的“社區之家”系列公益課程還将每天與大家見面,接下來将上線“宅家創意美工:彩虹色的花”、“文學經典撫人心”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如果感興趣,可以掃描下方海報中的二維碼報名後續公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