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個詩歌的國度,說起唐朝的詩人,李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關于李白的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李白出生于碎葉城,一種則認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關于李白的出生日期,并沒有明确的記載,不過星座學家則認為,以李白的性格而言,他可能是射手座,當然星座的說法可信度較低。
對于李白的身世,還有另一種推測,根據史料記載,李白的孫女曾在收拾李白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李白是涼武昭王的後人。涼武昭王則是唐朝王室的先祖,所以根據推遲,李白可能是“宗室子”,為李建成或者李元吉的後裔。
李白的詩詞造詣極高,被譽為詩仙,其生前曾收割一大批粉絲,上至有唐玄宗,下至有賀知章,韓愈。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其中流傳最廣的,莫非《靜夜思》了,顧名思義,靜夜思是在安靜的夜晚産生的思緒。這種思緒,指的是思鄉之情,創作這首詩時,李白年僅26歲,剛剛背井離鄉,難免會對家鄉産生思念。這首靜夜思,語言樸素清新,但是韻味含蓄無窮。
關于靜夜思,存在着很多争議,其中第一個争議,是“舉頭望明月”還是“舉頭望山月”?在宋代時最初的版本,為“舉頭望山月”,到了明代時,則成為了“舉頭望明月”。普遍的認為,“舉頭望山月”更接近李白的創作,而“舉頭望明月”則是後世以訛傳訛,是集體創作的結果。
“舉頭望山月”更加的有韻味,一輪圓月高照,而幾座山的猶如影子般,出現在圓月的下半部分,這樣便是“山月”了,如今很多裝飾品中出現“山月”的造型,靈感便是來自李白的這首靜夜思。
另一個争議,則是李白站在室内,還是站在室外?
有人認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并不是現在生活中見到的床,此“床”非彼床。因此,對于李白詩中的床,有以下三種解釋:
1、床,指的是井欄,古代為了防止人失足墜井,會在井的四周,圍成方形的井欄,而這井欄,在當時被稱為銀床。
2、床,是通假字,通窗。詩人在窗前看到月光,是在室外。
3、馬未都則認為,李白創作這首詩,是在揚州旅舍,旅舍中即使有床,也不會搬到室外的。所以這裡的床是胡床,是古代一種可以折疊的座椅,闆凳,馬未都則認為,此床非彼床,因為唐朝根本就沒有現代所見的床。
基于以上說法,馬未都認為李白搬了個小闆凳,在室外賞月,有學者站出來駁斥,理由如下:
第一、唐朝有馬未都所說的胡床,也有類似現在的可以睡人的床,盧照鄰的詩歌中道:“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陳子昂的詩歌中道:“圖書紛滿床,山水藹盈室”,床都可以放書了,可見唐朝的床睡人是搓搓有餘的。
第二、李白在詩中道“出解床前帳,行吟道上篇”,可見,唐朝不僅僅有床,還有蚊帳。劉希夷的詩中道“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可見,唐朝的床還能容納鴛鴦被。這都整部唐朝的床,不單單指小闆凳。
第三、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道:“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由此可見,唐朝時的窗戶,是可以讓月光照進室内的。
馬未都認為“此床非彼床”,結果被唐朝的各位詩人的詩聯合起來打臉了,原來的解釋并沒有錯,是:月光照進李白在揚州旅舍的床,李白在室内通過大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