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你看你又把咬指甲,手指都出血了,你看不到嗎?”
前幾天去閨蜜家裡,看到孩子在吃手指,她也是十分生氣,在對孩子進行訓斥之後,孩子還是沒有停下來,這時候她就拿着雞毛撣子走了過去。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是非常的尴尬,趕緊上前去把她攔住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看到自家孩子出現咬手指的情況,而對于父母來說,看到這樣的情形出來,第一反應就是訓斥、打罵孩子。
因為在父母的想法之中,孩子這個行為是自己的選擇,完全可以避免,那麼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大家有沒有想過,或許孩子的“咬手指”行為,就和我們吃飯一樣,是一個自然的行為。
所以,父母如果采用較為暴躁的方式去應對這個問題,孩子必然會較為痛苦。
咬手指這個習慣确實并不好,但是這也不是我們随意打罵孩子的理由。
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孩子喜歡咬手指,或許是缺乏微量元素,又或者是父母懲罰措施不夠造成。可是據一些心理學家分析表示,孩子喜歡咬指甲背後的的心理問題,也亟需關注。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咬指甲,而這些喜歡咬指甲的孩子,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心理問題,而出現這種症狀。
01孩子喜歡咬指甲,别忽視,背後可能藏着父母想不到的心理“黑洞”任何人的行為背後必然有他們的一種動機,畢竟人不可能自然的去選擇一種行為。
而這裡所說的動機其實就是心理狀态,我們也會發現那些喜歡咬指甲的孩子,他們确實會有這些心理問題。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孩子較為不安、緊張、焦慮的情況之下,他們會通過吮吸手指,或者其他咬指甲的等方式,來緩解自己内心這種情緒。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現階段他不能去依靠任何人,隻能緊緊地抓住自己,通過咬指甲,或者吮吸手指,能讓他們得到一種安全感。
加上在口欲期,有一部分寶寶也比較喜歡通過吮吸的方式,讓自己内心得到滿足。
等到慢慢長大之後,這種對于不正常行為的一種理解,以及尋求也會讓他們有這種相同的感覺。
- 孩子因為情緒而傷害自己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孩子在嬰幼兒階段,他們最為具有攻擊性的行為是什麼?
有一部分孩子會張牙舞爪的去打罵爸爸媽媽,但是還有另外一些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一些行為來傷害身體。
加上他們通過啃咬确實能有一定的痛感,這時候自然而然就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面對自己暴躁的情緒。
特别是在被訓斥之後,無法通過情緒表達自己,就有可能會出現啃咬手指、咬指甲的行為。
對于父母來說,自然而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經常咬手指咬指甲,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在聽完父母這些話之後,内心會産生一種應激反應,甚至會考慮“我到底要不要聽爸爸媽媽的這些話”。
除此之外,及時告訴自己内心不應該這樣做,但是長期咬指甲這件事情會反複在内心出現,自然而然就影響到了他的行為。
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過度的強調咬指甲這個行為,就會讓孩子的心理産生相應的變化,從不想做到強迫自己去做。
02父母的暴躁教育,會讓孩子改掉咬指甲的習慣嗎?當然,我們上面說到了孩子出現咬指甲的一些行為,具有相應的心理問題,可能很多父母還是不能理解,甚至還是想要利用“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的方式,去讓他們改掉咬指甲的習慣,隻是這種暴躁教育對孩子來說僅僅隻是傷害。
1)讓孩子更加的恐懼
我們上面分析的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等等,才會出現經常咬指甲的行為,如果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狀态之下,父母還是以一種較為憤怒的狀态去影響孩子,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刻意地制造出來恐懼不安和緊張的情緒。
加上孩子咬指甲的行為不是一個短暫性的過程,而是連續性的,因此父母的這種訓斥就會使得孩子不安的情緒更加明顯。
2)孩子内心對于行為更加着迷
在孩子三歲以後,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判斷逐漸出現,加上進入執拗敏感期,很有可能和父母對着幹。
也就是說,父母往東,孩子偏要往西,當父母說出“你不要咬指甲”這句話,孩子内心的想法大多是“我就要這樣做,看你怎麼辦”。
所以,從側面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父母的訓斥,很有可能加劇孩子的行為,而不會對他們産生任何的影響。
3)容易影響親子關系
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許對某一件事情特别着迷,這些東西呈現的狀态有可能是實物,有可能是事情,我們可以利用過渡性客體這幾個字來進行相應的描述。
它本身發揮了和媽媽相同的作用,現實中媽媽存在的作用就是給予孩子營養補充,通過母乳喂養的方式讓孩子逐漸的長大。
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孩子也會通過相應的想象,了解到自己周圍的事物,同時去尋找精神世界中的主宰。
手指本身具有相應的觸感,所以孩子也并不是沒有可能把手指當做是一種母親的慰藉。
如果作為父母比較強硬的指責孩子,隻會讓他們對父母越來越讨厭,親子關系必然不會更加融洽。
03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正咬指甲的壞習慣呢?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會出現上面所說一些較為怪異的行為,或許父母不能理解,但是也不應該以一種批評的狀态去面對他們。
我們也相信如果父母能夠找到較為平和的一種方式糾正孩子,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将是無窮的。
在孩子改正習慣的同時,也會對他們的性格産生相應的影響,使得孩子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畢竟上面所展現的一些心理問題,都是由于咬指甲引起的,一旦這種行為解決,我們也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加快樂。
①和孩子多接觸
很多父母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隻會去指責孩子這種方式不對,那麼就容易讓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糟糕冷漠。
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如果多和自家孩子接觸,就會了解到他們行為有什麼原因形成。
特别是一些孩子本身這種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現,而是在長期的習慣影響之下。
如果父母能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制止他們的行為,必然也不會産生之後的煩惱。
和孩子多接觸,了解他們内心的活動,幫助孩子從一個較為正确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②幫助孩子修理指甲
确實有一部分孩子喜歡咬指甲,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看到指甲長,覺得有些不太舒服就會選擇用嘴去啃咬,這也是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去咬指甲呢?那就是讓孩子無指甲可咬,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的指甲長長了,就應該及時的幫助孩子把指甲修理好。
除此之外,如果父母能夠教會孩子利用正确的方式,比如說指甲刀,等工具來進行修剪,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引導。
或許孩子出現咬指甲的行為,也僅僅隻是某個階段突然意識到,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将指甲咬掉,因此父母通過相應的方式進行糾正,幫助他們更高的改正。
③讓孩子學會向父母表達訴求
當孩子内心不安時,他們在想什麼呢?孩子本身的能力确實是有限的,甚至一直處于父母的管教安排之下。
當孩子無聊時,他們也會選擇咬指甲的方式去消遣,可是為什麼有一部分孩子在和爸爸媽媽相處時是較為開心的,因為他們會懂得表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和爸爸媽媽進行相應的交流。
這種自我的表達,以及内心郁悶的排解,也會讓孩子逐漸減少對于指甲的關注。
④讓孩子有事可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心閑長指甲”,意思是說如果我們長期處于悠閑的狀态,指甲會長得越來越長。
當然,這種長指甲的狀态也是自我的觀察,如果孩子處于較為忙碌的狀态,他們必然不會将視野局限在指甲上面,而是變得更加的勤奮,甚至不會注意的指甲。
所以,我們如果想讓自家孩子不咬指甲,也需要給他們找事情做,小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買玩具,等孩子慢慢長大後安排其他的事務進行興趣培養。
孩子成長過程中,确實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作為父母我們也要了解到他們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咬指甲,或許就是孩子心理問題造成的,所以,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正視起來,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