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遇上蘋果,能否給處在冰點的智能機江湖帶來漣漪?
作者 | 張凱旌
編輯丨蔡真
來源 | 野馬财經
在華為時隔兩年再度推出Mate系列後,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召開。
9月8日淩晨,蘋果推出iPhone 14(包含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iPhone 14 Plus,售價5999元起,将分别于9月16日和10月7日正式發售。今年也是iPhone推出最早的一次。
華為“不在”的這段時間裡,蘋果在全球高端智能機市場幾乎失去了對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在中國高端機型的細分市場中,蘋果以46%份額位列第一,同比提升3%,vivo、華為、榮耀、小米(1810.HK)和OPPO則依次排名第二至第六位,份額分别是13%、11%、9%、8%和8%,與蘋果差距明顯。
而華為曾是唯一在高端機市場與蘋果平分秋色的品牌。IDC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市場600美元以上價位段的市場份額中,華為以44.1%位列第一,蘋果占比為44%排名第二,其他品牌市場份額均在5%以下。這也讓市場對當下由守轉攻的華為寄予厚望。
即便受到制裁、無法與使用美方技術的企業合作之後,華為的品牌力依然能打。上代旗艦機剛剛發售便一機難求,直至今年3月,華為商城仍以原價重新開售,市場中甚至還有第三方商家或黃牛加價千元銷售。
正面亮劍,華為能奪回失去的兩年嗎?
蘋果PK華為,這次是“擠牙膏式”創新嗎?
從發布會公布的情況來看,兩家相比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但也不乏槽點。
屏幕方面,iPhone 14系列取消了小屏mini入門版,搭載6.1/6.7英寸屏幕,其中Pro系列的前置模組用類似挖孔的設計替代了原來的劉海屏,這部分也被蘋果命名為“靈動島”,支持一些系統和第三方軟件的交互适配;而Mate 50系列則對應6.7/6.74英寸的全面屏和劉海屏,部分機型上配備了自研更抗摔的昆侖玻璃。
兩家都發布了“捅破天”的技術。華為終端BG CEO餘承東表示,華為Mate 50是業界首款支持北鬥衛星消息的大衆智能手機,當身處無地面網絡信号覆蓋環境下,可通過暢連App發送文字和位置信息;而iPhone 14全系列也均支持衛星通信緊急求助功能。
來源:華為中國微博
不過,兩者均隻支持短文本信息發送,不支持電話和視頻。華為僅能發消息,而蘋果雖然既能發也能收,但該功能目前僅支持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
華為和蘋果都将重點放在了影像系統方面。其中Mate 50搭載了7月華為剛剛推出的全新自研影像品牌XMAGE,而iPhone 14則在沿用雙攝系統的基礎上,對攝像頭進行了重大升級,拍照效果實現不同程度提升。
續航方面,iPhone 14 Plus被譽為有史以來電池續航能力最強的iPhone;Mate 50則會在電量低于1%時,啟動聚能泵,支持待機3小時或通話12分鐘。
此外,華為的鴻蒙系統以及iPhone 14的車禍檢測也是雙方新機的亮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Mate 50系列采用的是骁龍8 Gen1 4G處理器,不僅未搭載此前華為賴以成名的麒麟芯片,也不支持5G通信,這讓華為成為了5G時代唯一賣4G手機的企業;而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則沿用了上一代的A15仿生芯片,隻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搭載A16仿生芯片。
價格方面,Mate 50依舊維持了高端市場的定位,幾乎與上個系列持平,除次旗艦的E系列外還略有提升。Mate 50起售價為4999元;Mate50 Pro系列起售價為6799元;Mate50 E起售價為3999元;Mate 50 RS保時捷設計售價12999元。
蘋果則實現了預期中的漲價。iPhone 14 128G入門款價格未變,256G、512G、和Pro系列的1T版本分别漲價100、300、500元。且由于将mini版本替換成了Plus,全系價格上浮明顯。
兩家的産品發布後,均免不了網友的吐槽。有網友稱iPhone 14是“曆史最拉标準版”;也有華為用戶表示:“總體來看,硬件限制導緻創新力不足,華為手機隻能打打沒有核心優勢的差異化功能,已不能像以前那樣讓人眼前一亮了。”
來源:微博
由于美國的禁令和制裁,Mate 50成為了華為旗艦系列的斷代産品。其本應于2021年秋天發布,但時至今日才姗姗來遲。而當前捆在華為身上的枷鎖并未解除,這也讓部分業内人士認為,現階段華為想要收複失地,存在不小難度。
能動搖蘋果“統治”嗎?過去兩年,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統治力愈發強大。今年一季度,其占據了全球高端(400美元以上)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62%,是2017年來的最高水平。值此之際,華為的新旗艦能否打破蘋果的統治局面,為智能手機高端市場帶來一些新變化?
來源:罐頭圖庫
客觀來看,華為依舊具備一些優勢。
長穩咨詢董事長王長穩認為,華為能通過Mate 50找回一些市場份額。一方面,華為可能會得到一些國企、事業單位的青睐;另一方面,兩個月前推出的華為Nova 10也是4G手機,有不錯的銷量基礎,Mate 50還能進一步提升。
此外,王長穩指出,産品賣的好不好除了消費者的選擇,也需要渠道的力推,而華為在渠道側有不小的優勢。
首先,這幾年有不少渠道商跟着華為賺到了錢,忠誠度比較高;其次,之前由于缺産品,華為一度大幅收縮渠道至地級市以上,但在幾個月前,華為又對渠道進行了重新鞏固,将核心渠道下沉至縣,在保證覆蓋面的同時,也更注重客戶價值和生存情況。
來源:罐頭圖庫
“從華為的角度來說,隻要解決芯片或産品的問題,就可以很快有突破。”王長穩表示。但顯然,在外部的限制下,華為在高端機市場的競争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投資人、北京市知識産權庫專家董新蕊就表示:“華為對Mate 50的低配高定價,除了通過情懷營銷能吸引一批老用戶複購之外,個人并不太看好華為在高端市場銷量有多高,畢竟消費者是用腳投票的。”
産業時評人張書樂則指出,在消費市場上,華為盡管發布了新機,但已經和友商出現了代差,以弱一代和不完善鴻蒙生态想要實現中高端市場的回歸,不大現實。
“昔日靠有效組裝、高效兼容、自研部分、生态優化的方式逐步進擊的華為手機打法,在限制暫時無法全面破解之前,不能奢談動搖蘋果在高端市場的統治地位,隻是華為繼續保持手機市場存在感的一種‘行為藝術’。”張書樂稱。
不過張書樂認為,此次華為在衛星通信方面的突破,也體現了企業一些新的嘗試。“華為此次捅破天的技術,即和北鬥導航生态的融合,事實上就是在進行質變。其核心是通過作為解鎖禁令限制為核心的北鬥系統的生态落地,作為手持終端在工業互聯網、元宇宙(數字孿生)以及更多的B端市場打開場景,再逐步解鎖自身被卡的技術難題,蠶食C端。”
華為給的機會,小米OV為何沒抓住?市場等待華為Mate新旗艦期間,華為市場份額已被嚴重蠶食。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方面,華為占46%,vivo、OPPO、蘋果和小米緊随其後,市占率分别為16%、15%、9%和9%。而至今年二季度,這一市場格局已變為vivo(19.8%)、榮耀(18.3%)、OPPO(17.9%)、蘋果(15.5%)和小米(14.9%),華為(6.9%)屈居第六。
其中,在高端智能手機(售價高于400美元)市場份額方面,蘋果(46%)與華為(11%)的市占率差距更是已經擴大至35%。
來源:微博
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蘋果在中國市場整體市占率并未有大幅提升,其吃掉的主要是華為空出的高端市場。
事實上,近兩年正逢5G帶來的換機窗口期,包括小米OV等在内的國産品牌,均在不遺餘力地嘗試突破高端機市場,雷軍甚至将沖擊高端稱為“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但從結果來看,其他品牌均未取得華為在兩年前達成的效果。
王長穩認為,高端機的組成有一些關鍵要素,第一就是産品,有沒有一些獨有的技術;第二則是品牌的拉力。
以手機SoC(系統級芯片)為例,蘋果、三星和曾經的華為都實現了部分自主自研。華為更是一度憑借自研的麒麟9000芯片,做到性能與蘋果A14芯片不分伯仲。但随着高端芯片被打壓,小米、OPPO、vivo、榮耀乃至于現在華為的高端旗艦機已經全部采用外購的高通骁龍SoC芯片。
在此背景下,國産旗艦機很容易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象。2021年,高通骁龍888芯片曾因功耗過高、發熱量大、電池消耗快等問題,被戲稱為“火龍888”。而這款芯片曾普遍應用在小米11系列、OPPO、vivo、realme等品牌的旗艦機上,導緻相關産品遭到海量投訴,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此外,在影像技術方面,華為從P9開始也取得了不少突破,包括率先引入雙攝,大底、高像素、長焦、超長焦、超廣角、AI攝影、超級夜景等等。
“某種意義上,國産手機依然是組裝機,将國外的各種硬件兼容在一起,再配合上深度改造的安卓系統,唯獨缺少自己的生态鍊作為一旦被禁令限制還能有效避免用戶快速流失的護城河。僅僅靠組裝别人最好的硬件來打造高端,即使一時成功也難一直成功。”張書樂表示。
而在品牌的建設方面,國産手機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5年前後,蘋果剛推出iPhone 6,華為Mate 7、OPPO N3、vivo xplay6的價格均在4000元上下,是當時市場為數不多的高端機型,但OPPO和vivo卻選擇停掉高端産品線,轉做中端市場,就此錯失了建立高端品牌印象的最佳時機。
“高端市場沖擊艱難有品牌力積累的原因,最初的定位是高性價比與高端産品定位還是不一樣的。”董新蕊稱。
品牌力建設不足的其中一個後果便是,産品的價格跳水嚴重。去年8月上市的小米MIX 4和年底上市的小米12 Pro,原始售價分别為5499元和4699元,至今年8月已分别跌至3699元、3499元。而這又會進一步打擊小米在消費者心中的價位形象。
不過,小米OV也并非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薄弱環節。
看到華為的遭遇後,小米、OPPO、vivo先後宣布芯片自研計劃。目前三大廠商均推出了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内投入市場、應用在影像、電量控制等方面的自研次級芯片,而SoC芯片的研發則需要巨額投入和長期打磨;影像技術方面,vivo和小米也已分别與蔡司和徕卡進行了深度合作。
小米和華為甚至已經開始跳入智能汽車領域,開拓智能手機外的其他業績曲線。
來源:罐頭圖庫
王長穩表示:“小米OV雖然在技術和産品的差異化這塊目前還沒出來,但他們也一直在做,高端至少比之前都有了大幅提升。隻不過突破高端不是一蹴而就,高端機至少要通過三到四代的産品周期,才能讓消費者對品牌産生認知。當時華為做Mate也是在Mate7突破3000, Mate10突破5000,要有時間來推動這個事。”
董新蕊則認為,對于小米和vivo們,想要攻占高端市場,還得從“芯”出發。品牌需要與芯片廠商進行定制化開發,争取自主研發和投資産業鍊“雙管齊下”打造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同時還要在技術創新、生态系統、市場需求引領等各維度全面積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14.2%,已經跌回了僅比2012年末稍好的水平,而彼時智能手機時代才剛剛開啟。
經曆了十年的輪回後,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十年,将是更加考驗耐力的鏖戰。你更看好哪家中國廠商笑到最後?這次華為的新機有讓你動心嗎?評論區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