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是胎兒皮膚組織在發育時出現的增生,在皮膚表面表現出形狀和顔色的異常。它多是由于人體血清中的鋅、銅、鈣、鎂等微量元素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嚴重缺乏,影響了色素合成過程進而導緻的。
新生兒出生後,可能會在皮膚或黏膜部位出現一些與皮膚本身顔色不同的斑點或丘疹,稱為新生兒胎記,也叫“胎生青記”,醫學上稱為“色素痣”。其大多發生在寶寶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塊。大多數胎生青記都沒問題,其中很多會在寶寶出生幾年内自行消退。新生兒的胎記發生率約為10%,大部分都隻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别處理,但也有部分會合并身體異常,甚至有惡變可能,必須積極治療。
一般來說,胎記若長在臉和手腳等明顯部位,雖沒有健康影響,但有可能會導緻自卑心理,特别是兒童。根據歐美各國的研究,臉部胎記會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變成日後的人格問題。這類胎記可考慮去除。
此外,眼睛和臉頰附近的葡萄酒色痣,有時與青光眼等視力問題或癫痫發作及發育遲緩有關;6個以上咖啡牛乳色斑群,可能是神經纖維瘤的信号,患神經纖維瘤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時或兩歲之内出現斑塊,到童年甚至更大,斑塊數量還可能會有所增加,大約50%有神經纖維瘤的人可能出現學習障礙。一些胎記,尤其是出生時就有的大痣,将來癌變的風險很大。建議長大後胎記還沒消退的孩子,最好到醫院就診,明确胎記的性質,決定是否需要盡早治療。
專家提示,有6種黑痣需要時時留心:
1.雜色常為惡性的病變信号,雀斑型、表淺蔓延型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棕色或黑色中摻雜紅色、白色或藍色,其中藍色更是一種不祥之兆。另外,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總是呈藍黑或灰色。
2.表面不光滑,一般很粗糙,并伴有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滲液或滲血。
3.周圍皮膚可出現水腫,或喪失原有的光澤,變成白色、灰色。
4.局部常有發癢、灼痛或壓痛,當黑痣繼續發展成潰瘍性的病變時,會伴有滲液、出血,刺痛或灼痛感會更加明顯。
5.黑痣周圍會出現結節,或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些均為中晚期的表現。
6.邊緣常參差不齊,呈鋸齒狀改變。
對于有“痣”人士,最重要的是防止色素痣癌變。黑痣出現惡變時,往往有些症狀,比如從顔色上看,原來是黑的,突然變得藍亮亮的,或者是變成棕色;從形态上看,正常黑痣邊緣一般都是橢圓形的,突然變成劇齒狀,不整齊了;從人的感覺上講,黑痣突然變得又痛又癢,或者滲出了一些液體,出血結痂了。這些種種表現,都有可能是黑痣變成惡性黑色素瘤的前奏。
引起正常黑痣出現癌變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紫外線照射,還有化學藥物、有毒有害物質的刺激、病毒的侵襲等,都有可能促成良性的黑色素瘤(黑痣)向惡性轉變。
黑色胎記長毛會癌變嗎
黑色胎記叫先天性黑痣,有毛發又稱為黑毛痣。一般來講均為良性,僅不同程度影響外觀,對機體沒有太大的危害。如果痣長在經常受摩擦部位,如手、腳掌;臀部、腰背等,且有在短期内增大,毛發脫落,增黑,脫屑,甚至癢痛破潰、出血等。初期是治療胎記的最佳時期,采用科學方法治療胎記是可以及時治療的。早期胎記症狀不是很重,更重要的是緻病因對患者身體的影響還比較小,容易查找和清除。不要盲目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痣惡變如何處理?
對疑為惡性黑色素瘤者,應将病竈連同周圍0.5~l毫米的正常皮膚及皮下脂肪整塊切除後作病理檢查,如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則根據其浸潤深度,再決定是否需行補充廣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鉗取活檢,除非病竈已有潰瘍形成,或因病竈過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毀容或緻殘而必須先經病理證實者,但切取活檢必須與根治性手術銜接得越近越好。對薄病變、厚度小于或等于1毫米,僅切除瘤緣外正常皮膚1厘米,對病竈厚度超過1毫米者應距腫瘤邊緣3~5厘米處作廣泛切除術。位于肢端的惡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術。對病竈範圍大而伴有遠處轉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術者,為了解除潰瘍出血或疼痛,隻要解剖條件許可,可考慮行減積術或姑息性切除。
放療除了對某些極早期的雀斑型惡性黑色素瘤有效外,對其他的原發竈一般療效不佳。因此對原發竈一般不采用放療,而對轉移性的病竈用放療。惡性黑色素瘤對化療不甚敏感,聯合用藥及配合中醫治療可提高化療有效率,減低毒性反應。
中醫一般将惡性黑色素瘤分為熱毒内蘊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氣血兩虛證等類型,采用清熱解毒、扶正抑邪、滋補肝腎、祛毒化結、補腎健脾、補氣養血、解毒化瘀等療法,臨床療效較好。另外,已有研究證實惡性黑色素瘤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卡介苗能使黑色素瘤患者體内的淋巴細胞集中于腫瘤結節,刺激病人産生強力的免疫反應,以達治療腫瘤的作用。
最後,加強對一般群衆和專業人員的教育,提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意識更為重要。一般來說,黑痣長在身上,隻要不是太影響美觀,最好不要輕易動。一旦出現什麼變化,最好能及時到醫院治療,如果做手術比較早,并且清除得比較幹淨,也是有可能得到較好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