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裡流傳着一段關于“肉松是棉花做的”的短視頻。宿遷兩名女子制作視頻聲稱該地一家糕點店的肉松為棉花做的,一女子展示她在市區某糕點店購買的肉松,放到一碗水中清洗後,竟然出現棉絮狀物質,很像棉花。于是這段視頻很快在朋友圈傳開了。
視頻截圖
視頻傳開之後,食藥監局執法人員介入調查,發現糕點店肉絨松來源渠道是合法的,店方現場可以提供出産品的檢測報告以及生産廠家的相關資質證明,從檢并且證照齊全。兩名制作虛假視頻後進行網絡傳播的嫌疑人被成功抓獲,涉嫌擾亂公共秩序均被處以治安拘留7天的處分。
以前說‘有圖有真相’,現在有視頻都不一定能看到真相了食品安全謠言年年有,但今年“特别多”。而今年食品謠言傳播新特點在于以視頻為主的傳播手段。各種所謂假食品的曝光層出不窮,視頻拍的有理有據,讓人感到防不勝防。
食品造假類謠言特别多,千萬别上當
除了這一次的棉花肉松,還有早年間的紙餡包子、人造雞蛋、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塑料粉絲……等等,一系列網絡謠言。
塑料粉絲謠言
前段時間網上最近流傳着這樣一段視頻:一位女子拿出打火機點燃粉絲,粉絲邊燃燒該女子邊說:“這些粉絲燃燒得這麼快,含有熒光劑,都是塑料做的。”一時間視頻瘋轉,不少大爺大媽紛紛用這個辦法去檢驗真假粉絲。
但經專家辟謠指出,用燃燒的辦法鑒别粉絲成分及好壞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依據的。粉絲是以澱粉為主要原料制成,澱粉本身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易于燃燒,與粉絲的品質無關。
塑料大米謠言
前段時間,朋友圈有人發塑料造大米的消息,為了表示這是“真的”,還配了視頻。其中一段視頻中,一位女士表示,自己買的大米是塑料的,她用手指碾了一下兩種不同的米飯作對比;另一段視頻顯得更有料,是一男子不斷将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台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産出一粒粒形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該視頻流傳的同時,還配有一段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
其實,所謂“塑料大米”生産的視頻其實是再生塑料顆粒的加工過程,内容被移花接木了。而且,塑料顆粒比大米貴多了,商家沒有造假動機。
人造雞蛋謠言
還有所謂“人造雞蛋流入市場”的謠言視頻。一個号稱是“人造假雞蛋”制作過程的小視頻在微信群中被熱傳。視頻顯示,有兩個人不斷從盆中撈出白色膠狀物質,塞入準備好的透明模具中,而一旁已經放置了不少制作完畢的“假雞蛋”。有人說這是在制作假雞蛋準備流入市場,還有人說已經有學校發現了這類假雞蛋……
而當媒體查證後發現,該視頻實際上是在制作一種供人惡搞的玩具雞蛋,并非傳言所說的“假雞蛋冒充真雞蛋流入市場”。
謠言背後都是黑色産業鍊!
任何一個謠言的出現,都有其出現的目的和動機,這背後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勾當。現在很多謠言,尤其是一些謠言的發布者,已經是團隊化的運作,很多平台通過發布謠言賺取流量費、廣告費,甚至向企業勒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顔江瑛說,在“塑料紫菜”謠言上,就有一個利益鍊條的黑手在推動。當謠言發布出來以後,當時就有發布者給福建一家紫菜的生産企業打電話,說:給我打多少多少錢,我就不傳播這個信息。
可見“塑料紫菜”這樣是為了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而進行的謠言傳播。這實際上是違法犯罪的行為。目前,被敲詐的紫菜生産企業已經向公安部門報案,公安部門已經鎖定了幾個可疑的犯罪嫌疑人。
造謠者固然可惡,但謠言的大範圍傳播,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由于現在食品行業的亂象叢生,謠言視頻中的留言大多都表示“聽說了想自己試試”“我昨天還吃了不知會不會有事”,這讓人們對本就面臨信譽危機的食品行業産生本能的懷疑。而懷疑過後,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相信。
在打擊和粉碎謠言的同時,也應該加大對食品行業的整治。不能否認現在的食品行業已經喪失了公信力,部分企業商家嚴重缺少責任感和公德心,部分監管部門形同虛設,這些的行為也給了這些謠言極大的生存空間。
并不是每一位普通消費者都能成為食品專家,普通人對各種層出不窮謠言難以辨識。在普及科學教育的同時,更要加強對食品行業的監督,重樹公信力,這類謠言才能不攻自破,徹底滅絕。
編輯:齊逸凡
綜合新華視點、中新網、金陵熱線、南方周末、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