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血發作是現代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腦缺血發作時,人常常覺得“頭重目眩,精神昏聩”有的人面色發黃,口唇發白,呼吸氣短,心悸,有時頭及眼周疼痛。但是由于許多時候發作比較短暫,無法引起足夠重視,但是一旦病情加重,則會出現意識喪失,肢體偏癱。西方人醫學經驗是基于可視化的試驗所得,隻講血不講氣,認為腦缺血就隻是腦中血少引起的,但是從中醫角度講,光靠補血,這種病是治不好的。
腦缺血發作
腦貧血不能光補血,補氣是關鍵
《黃帝内經》有言:“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一語道破腦缺血的原因,血生于心,上輸于腦,血不能自行到腦中,是由心輸送到腦中的,《内經》論宗氣時講:宗氣積于胸中,以貫心脈,而行呼吸。宗氣不光是呼吸的樞紐,心主血脈也依賴宗氣。結合兩處内經記載,張錫純認為腦貧血是由于宗氣不足,不能助心脈帶血上升,充養腦所緻。所以腦缺血固然要補血,還應當補胸中宗氣,助血上行。
黃帝内經
腦貧血方藥
張錫純認為方藥應當用當歸補血湯,當歸補血湯名為補血湯,但是重用黃芪,生黃芪和當歸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5:1,實為補宗氣為主,補血為輔的方藥。生黃芪古人稱之為生箭,認為服用後人的氣如箭一般,寓意生黃芪補氣效果之猛,現代常用的炙黃芪,作用稍顯溫和。用藥的調整方面,張錫純老爺子也給出相應的指示,如遇呼吸短氣的病人,加柴胡、桔梗,體虛不能耐受溫補的,加生地黃、玄參,畏寒肢冷的病人,加用熟地、幹姜,胸有寒飲的病人,加用幹姜和陳皮。體現了方藥因人而異,辨證論治的思路。
黃芪
論證宗氣之于腦貧血
關于《黃帝内經》之:“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這句話,張錫純有他的理解,他首先認為這句話不是憑空想象,并以囟門未閉的小孩為例。小兒慢驚風證時,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宗氣必虛,再加上又吐又洩,虛極而宗氣不能助血上升以灌注于腦,所以囟門凹陷。
柴胡
方書所言:真陰寒頭痛,半日足殒命。究其原因,就是此證實兼宗氣虛寒,不能助血上升,腦中貧血乏氣,不能抵禦寒氣,如果虛寒太盛,宗氣下陷,呼吸都會停止,非常危險。所以治療這病證,用我(張錫純)所拟的回陽升陷湯,回陽升陷湯是黃芪、當歸二比一,加上桂枝、幹姜、甘草所得,如果沒有太多的實寒,可以将幹姜減半甚至去除。
桂枝
總結:短暫的腦缺血發作一般時間不長,如果沒到卒中程度的時候,過一段時間症狀消失了,拍片檢查甚至都查不出來,但是等到嚴重發作了就偏癱了,治療起來就繁瑣了。所以如果出現反複頭暈,目眩,發作性的心悸,面色發黃,口唇發白,頭目作痛,雖然檢查可能不一定有啥可視的結果,但一定要重視。看完本篇别白看,腦缺血的時候不要光用補血藥哦,補宗氣才是重點。
偏癱後如何治療?
本篇内容就到這裡,我是杏林,一個愛好鑽研的小中醫,以上所述,在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論腦貧血治法”均可查實,關注不迷路,下一期,我們分享腦缺血發作出現偏癱以後的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