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應該怎麼标”,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也是早就有答案的問題。
無論是手機還是顯示器,或者是相機、電影銀幕亦或者是 VR 眼鏡,我們都可以輕松地在商品規格表或者是詳情頁中,找到一連串的數字。比如 iPhone 13 Pro Max 是 2532*1170,小米 12S Ultra 是 3200*1440,華為 Mate 40 Pro 是 2772*1344。這一連串數字所代表的,就是對應邊長的像素數量,(這說的怎麼像是在解數學題呢)。
那麼問題來了,這一連串的數字實在是不好記憶,也不好傳播。并且随着科技的進步以及設備的形态變化,屏幕或者是顯示設備的比例不再是常規的 4:3、16:9、16:10、21:9 這麼幾個。
所以即便是對于業内人士來說,不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也很難清晰地記得多個設備的具體分辨率是多少。等等,你不信?那麼在不看規格表的情況下,你能夠在 5 秒内回答出你現在使用的手機/平闆/顯示器的分辨率是多少麼?
如果這樣的挑戰難度還不夠,那麼可以看看蘋果目前在售的 iPhone 們的分辨率分别是:
- iPhone 13 Pro Max,2778*1284;
- iPhone 13 Pro,2532*1140;
- iPhone 13,2532*1170;
- iPhone 13 mini,2340*1080;
- iPhone SE,1334*750;
要是覺得挺容易的,請在 3 秒内回想 iPad Pro、iPad Air、iPad mini 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哦哦,對了,我指的是第一代。
為了解決分辨率不好記這件事情,行業……并沒有正兒八經地聯合起來起草什麼文件,而是不約而同地采取同樣的手段。那就是為了方便記憶,搞點特别的口訣或者是縮寫,進而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行業慣例。
所以“分辨率應該怎麼标”,這是個已經有答案的問題。我們更應該解決和達成共識的,其實是”分辨率縮寫應該怎麼寫“。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放下對 OPPO 3K、Redmi 1.5K 以及華為 2K 的鄙視/追捧/贊揚/貶低,回到諾基亞最為鼎盛的時代。
在 2009 年,諾基亞的手機發貨量達到 4.318 億台,在 210 年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達到 35%,是非常可怕的存在。更為可怕的,是其推出的大多數(一種誇張的描述手法)手機所采用的屏幕分辨率,都是經典的……QVGA。
等等,剛剛不是說屏幕分辨率是一串數字麼,怎麼變成了字母?對的,“QVGA”所代表的正是行業第一次達成所謂的行業慣例或者是約定俗成。
QVGA 的全稱是 Quarter VGA,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四分之一 VGA”,是指分辨率為 240*320。等等,這 VGA 又是什麼?
這其實又是一個行業慣例,那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有一個顯示輸出接口被稱之為 VGA(或者是 D-sub)。VGA 接口最初支持在 640*480 分辨率下顯示 16 種顔色。因為 VGA 接口的使用廣泛,并且有較為明确的分辨率屬性,所以就被拿來用。
正是以 VGA 為核心或者是基礎,結合英語的縮寫(H 是 Half-size,S 是 Super,W 是 Wide,F 是 Full,U 是 Ultra,X 是 Extended,Q 是 Quad。),分辨率如何縮寫有了第一個行業慣例,并且衍生出龐大的家族。比如說以下這一些:
- QVGA,320*240;
- SVGA,800*600;
- XGA,1024*768;
- WVGA,800*480;
- FWVGA,854*480
- WUXGA,1920*1200;
- WQXGA,2560*1536;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部分廠商中看到使用如此縮寫來标明分辨率的。比如 LG Ultra PC 筆記本在官網标題處就有“WUXGA”,代表着屏幕分辨率就是 1920*1200。
當然,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以“QVGA”為标志的行業慣例确實是解決了分辨率如何标,不對,是如何正确縮寫分辨率。可是随着科技的進步以及現在都是 2022 年了,還以 VGA 為基礎創造新的縮寫,實在是又長又臭,且逐漸摸到了雖然縮寫但真真不算好記的邊緣。
所以行業逐漸形成了第二個具備代表性的共識或者是行業慣例,那就是 HD。
HD,也就是 High Definition,直接翻譯過來就是“高清”。我沒找到比較有權威的記錄或者是首次使用的記錄,但演生至今已經形成了“HD 等于 1280*720 分辨率”這一個共識。
正如以 VGA 為基礎衍生出來的龐大縮寫家族,以 HD 為基礎同樣衍生出一系列的家族,分别是:
- HD,High Definition,1280*720;
- FHD,Full High Definition,1920*1080;
- QHD,Quad HD,2560*1440;
- UHD,Ultra High Definition,3840*2160;
因為這套縮寫比較新,且科技的發展逐漸沒有那麼的迅猛,所以這應該是我們當前最容易找到也最為熟悉的一套分辨率縮寫的行業慣例。同樣廠商也會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使用需要,進行一定的縮寫。
比如在華為 Mate 40 Pro 的規格表中,屏幕分辨率除了有 2772*1344 這個标準寫法之外,還有“FHD ”的字樣,表明在 FHD 之上,QHD 未滿。
但…..因為分辨率縮寫這件事情是為了簡化以方便記憶的,可是在實際情況中,科技的發展以及設備形态的變化,使得屏幕的形态有着很多變化,這寥寥幾個縮寫并不能夠完全滿足不同廠商的小算盤。
比如說 vivo X Note 的屏幕分辨率是 3080*1440,這是要比 QHD 高,那麼應該标個 QHD 。自家的 vivo X80 Pro 則是 3200*1440,這同樣要比 QHD 高,那也應該标個 QHD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則是 3088*1440,這也要标個 QHD 才行。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都是 QHD 了?這樣的問題對于同一家廠商來說,不是問題,可是對于不同的廠商來說,對于不同設備形态的來說。可就是個奇怪卻又必須要分清楚的事情。(這裡為了方便理解,并沒有引入折疊屏的内屏以及各種屏幕比例所帶來的不同,反正大概那麼個意思)
所以以 HD 為基礎的行業慣例,逐漸摸到了新的瓶頸。部分廠商又陷入了沉思,我應該如何标注/縮寫分辨率才能夠讓消費者記得住并且覺得我們的比别人窎?
有的廠商發現了華點,嘿,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之前的行業慣例中找到點規律,并且實際應用呢?比如 FHD 其實是 1920*1080,這個分辨率還可以簡稱為 1080i 或者是 1080P(這裡的 i 指 interlaced scan,p 指 progressive scan),那麼 1080P 好了!
同樣有廠商發現了另一個華點,消費者電子協會(CEA)以及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在 2012 年時發布不同的建議書或者是定義 UHD 時(其實嚴格來說是 Ultra HD),其實是包含了 3840*2160 和7680*4320 兩種分辨率,并且分别對應标注為 4K UHD、8K UHD。(其實更嚴肅點是 UHDTV1 和 UHDTV2)
既然是縮寫和為了方便,那麼我就把 UHD 給省略好了,标為 4K 或者是 8K,嘿好記。
所以這樣的縮寫再被縮寫之後,就剩下 4K 和 8K,再被重新解釋為 K 為長邊,接近 4000 像素和 8000 像素。(注意,這是一個考點,下面會用到)
那麼….2K 是怎麼演變成目前大多數認為的 2560*1440 的呢?要是按照長邊,這應該标準為 2.5K(實際上部分廠商就是這樣标),并且 FHD 也就是 1920*1080 按照 4K、8K 的四舍五入來說,也應該可以标注為 2K。(确實在部分場景和行業應用中就是這麼标)
這個問題我找了很久,已經找不到出處,隻能夠說懂都懂,争論的也有自己的道理。總而言之,2K 在某種意義上在消費級設備中通常被定義為”2560*1440“。
總而言之,面對這個新的熟悉的問題,已經在各方面都成長起來的廠商們……并沒有正兒八經地聯合起來,起來什麼文件達成一個新的行業慣例,而是不約而同地采取一個新的手段。
那就是既然沒有行業慣例,也就是沒有标準了啦,那麼我就是标準。這其中的佼佼者,絕對非蘋果莫屬。
在 2010 年的 iPhone 4 發布會上,蘋果首次提出了“Retina Display”,直接翻譯過來就是視網膜蘋果。在發布會上,喬布斯指“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厘米)時,它的分辨率隻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300個像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這意味着 Retina Display 這個屏幕分辨率的标準是跳出了分辨率表面的意思,直接進入到使用體驗的範疇,那就是顯示精度。
所以喬布斯說的這一句話是對的麼,Retina Display 真的具備參考性麼?這其實并不需要思考的,因為自此 Retina Display 成為了一個沒有特别廣泛使用的行業慣例。因為除了蘋果以外的巨頭廠商不願意用,可是龐大的消費者已經接納并且認可這一标準,并且以此标準去審視其他産品的屏幕。
得到了一定啟發的其他廠商們,也紛紛打起了小算盤和樹立了自己獨享的 moment,阿不對,是标準。比如 OPPO Find X2 Pro 在發布時候,表示自己的屏幕是 3K 屏,因為屏幕分辨率為 3168*1440。
仔細一看,其實在規格參數裡面标的是“3K QHD ”,這樣的命名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融合了好幾個行業慣例,還真說得通的。(這裡僅指 3K QHD ,單獨“3K”還是有點商榷)所以這是 OPPO 對于分辨率縮寫的一個自己的标準。
華為在發布車機的中控大屏時,描述為“2K HDR 智能中控大屏”,并且在右下角處标有“2K 分辨率指這中控分辨率達到 1920*1080,符合 2K 分辨率的關于”水平分辨率達到約 2000 像素“的要求”。
這其實還是基于行業慣例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衍生,既然 3840*1440 的長邊沒到 4000 也能叫 4K,那麼 1920*1080 也确實是可以叫 2K 的嘛。所以這是華為對分辨率縮寫的一個自己的标準。
無獨有偶,Redmi 在發布 Redmi K50 至尊版時提及到自己的屏幕是“1.5K”,可是分辨率确實 2712*1220。
這又是怎麼回事?那是因為 Redmi 認為行業中普遍使用的是 2K(2560*1440)和 1080P(1920*1080)兩種分辨率,而 K50 至尊版的屏幕分辨率則是在兩者之間,也就是比 2K 要低可是要比 1080P 要高,所以定義為”1.5K“。
這其實是基于行業慣例,又将蘋果的 Retina 概念融合其中,創造出來的屬于 Redmi 對分辨率縮寫的一個自己的标準。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已經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分辨率應該怎麼标其實這麼多年以來就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那就是長邊、短邊的具體像素,這在手機、顯示器、相機等等領域都是可以廣泛應用的,這也幾乎是沒有廠商敢犯錯的鐵律。
可是分辨率如何縮寫,時至今日依然在較為混沌的狀态。當在沒有達成共識的行業慣例或者是強有力的法律要求時,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需要以及實際情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标準。同時可以活用套用已有的行業慣例,并且衍生出自己的标準。
在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 OPPO 的 3K,華為的 2K,亦或者是 Redmi 的 1.5K 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以及能夠說服人的理由,并作為方便記憶和營銷用的工具。至于因此出現的各種争論,其實不外乎是行業慣例的不同、廠商标準的不同卻要放在一起比較和去約束他人,所帶來的必然紛争。
所以隻要我開心,那麼手機的分辨率縮寫都是“4WHAT”,因為我的标準是隻要是分辨率都可以縮寫成“4WHAT”。正是因為沒有行業慣例和法律要求,消費者同樣也不應該隻看縮寫,而是直接奔着标準答案去,也就是長邊、短邊的像素。
最後補充點個人看法:
争論的并不是分辨率怎麼标,而是因為遵循什麼标準或者是共識
分辨率的縮寫或者是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方便記憶和營銷
豐富的形态以及使用場景,不同行業有不同的縮寫
約定俗成的行業慣例并不能夠形成有效約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愛縮寫啥說些啥,關我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