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以竹木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鐘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以北京、天津所産的最為著名。抖空竹是我國獨有的民族體育運動之一,作為一種中國古老的技藝,有着悠久的曆史和傳統。
抖空竹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早在三國時期,曹植寫的《空竹賦》,一句“精靈盤絲任翻飛”,把古時宮廷女子玩耍空竹的姿态描寫得惟妙惟肖。《水浒傳》中宋江見有人玩胡敲(空竹)有感而作:“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宵,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挈漫徒勞。”
如果這算是有關空竹最早的記錄,那麼它的曆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記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為證,可見抖空竹在民間流行的曆史非常悠久。
剪紙《抖空竹》
“抖空竹”是中國傳統雜技中,以簡單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練出高超技藝的代表節目。它早為宮廷玩物,後傳至民間并廣為流傳。在古時候年輕女子玩空竹被視為高雅之舉,現代年輕女子表演空竹被視為絕妙之技。
抖空竹在雜技節目中代表着中國的國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盡風頭,早在86年就榮獲“明日雜技藝術節法蘭西共和國金獎”,為中國赢得巨大榮譽。
空竹為圓盤狀,中有木軸,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空竹又分為單輪(木軸一端為圓盤)和雙輪(木軸兩端各有一圓盤)。雙輪空竹比單輪空竹容易操作。圓盤四周的哨口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若幹小哨口為高音孔,以各圓盤哨口的數量而分為雙響、四響、六響,直至三十六響。拽拉抖動時,各哨同時發音,高亢雄渾,聲入雲表。
抖動時姿勢多變,繩索翻花,表演出串繞、掄高、對扔、過橋等動作,稱作“雞上架”、“仙人跳”、“滿天飛”、“放撚轉”等。也有用壺蓋、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空竹近幾年有了很大的發展,按功能分有電子空竹、盤絲空竹和普通空竹;按材料分有竹制、木制、工程塑料、金屬和橡皮空竹以及這些材料複合組成的空竹;按玩法分有單人玩的空竹和雙人玩的空竹;還有一些根據個人喜好制做的多層和寶塔型(風鼓)空竹。這些空竹總的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單頭空竹和雙頭空竹。
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運動項目。當雙手握杆抖動空竹做各種花樣技巧時,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肢的胯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加之頸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運動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抖空竹在中國文化淵源中既古老又新鮮,深得人民大衆喜愛的一種集娛樂性,健身性,技巧性,靈活性,表演性,同時又具有收藏價值的物品。無論作為玩具,還是作為體育器具,空竹都可稱的上難得之物。
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宣武區的張國良和李連元為該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近代,形式和技巧的不斷創新使得空竹節目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并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空竹類節目,由中國雜技團自主創作的《俏花旦·集體空竹》,是其中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該節目在藝術融合、技巧動作和空間維度等方面實現了大跨度的創新發展。
該節目曾獲得多項獎項,2007年參加央視春節晚會并獲得“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戲曲、曲藝及其它類節目一等獎”。
如果你喜歡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資訊或者想知道國内外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産,請關注非遺博覽的feiyibolan
我們每天會在微信上推送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新聞給大家閱讀,讓我們一起保護文化遺産,守護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