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杏花島”頭條号,發現更有趣的中醫↑↑↑↑↑
鮑魚,自古以來都屬于名貴的食材,是人們常說的山珍海味中的硬菜,隻有有錢人才吃得起,據說鮑魚是人民大會堂招待貴賓的經典菜。鮑魚被稱為“海洋的耳朵”,因其隻有半面質地堅硬且厚的外殼,看上去形似人耳。鮑魚人工養殖的難度較大,而且需要1-4年的生長周期才可以長成不同的商品規格,因此才物以稀為貴。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她家在一個海濱城市,于是自然而然用海鮮款待我,其中就有蒸好的鮑魚。但遺憾的是我對多種海鮮過敏,所以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一群朋友在那享受鮑魚的美味,并且遺憾的是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吃過一次鮑魚。我問她有沒有淡水鮑魚呢(我對淡水生物不過敏),朋友很耐心地給我科普了一下:鮑魚的生長環境是在鹹鹹的海水中,如果把鮑魚放在淡水中沒幾分鐘就會死掉。朋友還告訴我,很多商家就是利用海水和淡水的濃度差從中做手腳,比如把鮑魚放在濃度低于海水的水中,鮑魚就會吸水然後體積膨脹、重量增加,這樣就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聽對方講了這麼多,對鮑魚還是增加了不少的了解。可我的目光還是聚焦在了大家吃剩的鮑魚殼子上,因為這對我們來說是臨床常用的中藥。當我說出來時朋友表示很吃驚,這玩意兒竟然是中藥,沒搞錯吧?肯定沒錯,而且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石決明”!
石決明屬于味鹹性寒的中藥,歸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臨床中,常用石決明配合其他藥物加減治療肝陽上亢所緻高血壓、頭暈頭痛、煩躁易怒等病症。因中醫認為“肝開竅于目”,故而石決明對于肝火旺所緻目赤腫痛、眼睛幹澀、視物昏花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千裡光”,就是對其清肝明目這一功效的肯定。此外,中藥也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功效差别,石決明煅燒以後還有收斂止血、制酸止痛的效果,對于肝火犯胃導緻的胃酸過多、胃脘痛等可以配伍使用。
如果你去看中醫,在醫生開的處方箋上看到“石決明”這味藥,應該會聯想起來它就是傳說中的鮑魚殼子吧!并且這味藥會被打碎使用,右上角還會加一個“先煎”的備注,表示殼類中藥需要比其他中藥先煎上至少30分鐘,以利于有效成分充分地析出。需要注意的是,鹹寒之品易傷脾胃,脾胃虛寒或平素易便溏之人應該謹慎使用,且中藥的作用常在合理配伍之後才能有效發揮,因此處方用藥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杏花島作者豆蔻,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