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案例
(一)什麼是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真實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叙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産生、發展的曆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态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隻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内。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它所反映的是真實發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它不能用“搖擺椅子上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的事實來替代。
(二)教學案例的基本組成元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輕的新教師,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别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比如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讨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确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曆,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确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是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别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隻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隻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将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内涵的了解。
(5)評析
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内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叙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二、教學随筆
教學随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内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一)捕捉題材
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内容,面對不同的學生,隻要我們善于發現,做個有心人,随筆的素材就有很多。
(1)、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裡?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2)、失敗的教訓。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主要症結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麼教訓?……好題材又誕生了。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隻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在講課過程中,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産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在聽課過程中,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産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随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别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二)錘煉題材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随筆?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并無任何捷徑,隻有平常紮紮實實地研讀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随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随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三)寫教學随筆的注意點
(1)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别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複别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即懂。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别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随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心得體會。
三、教學反思
寫成功之處
将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闆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将其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随着教學内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産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作為教師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内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學反思圍繞教學内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進行。具體為:
第一、教學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學目标的适用性。
2.對現目标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
1.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是怎樣進行的。
2.對教學目标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标。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
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
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期望結果進行比較,明确問題根源;
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
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循環。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讨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
來源:光明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