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性格培養?作者:熊丙奇家庭生活是培養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兩會上提出,在高中開設未來父母教育課程長期研究民辦教育的全國政協委員胡衛提出,全社會重視教育是一個好現象,但家庭教育存在“鄰家效應”這一誤區,即家長不去挖掘孩子擅長的事物,而隻看鄰家孩子怎麼發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家庭教育中的性格培養?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家庭教育中的性格培養
作者:熊丙奇
家庭生活是培養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兩會上提出,在高中開設未來父母教育課程。長期研究民辦教育的全國政協委員胡衛提出,全社會重視教育是一個好現象,但家庭教育存在“鄰家效應”這一誤區,即家長不去挖掘孩子擅長的事物,而隻看鄰家孩子怎麼發展。
今年1月1日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要求,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因此,把家庭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很有必要。但是,需要避免學校借家庭教育課,給家長兜售功利的育兒觀,導緻走向家庭教育的誤區。
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鄰家效應”誤區,是怎麼形成的?一方面是因為當前的教育評價體系強調結果評價,即孩子間的橫向對比,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給别人,于是就以鄰家孩子作參照。
另一方面則是與老師的教育理念有關,如在幼兒園期間,有的老師會告訴家長,必須讓孩子學多少漢字、多少英語單詞,否則今後上小學肯定跟不上;孩子成績考得不好,教師會通知家長去學校,要求關心孩子的作業,配合學校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長期受到這樣的“教育”,家長可能也會變得焦慮。
顯然,如果學校和老師的教育觀是短視和功利的,那麼,由學校主導進行的家庭教育指導,也就服務于短視、功利的教育目标——初中關注中考升學,高中關注高考升學。不少“應試名校”在介紹“成功”經驗時,都提到對家長的教育以及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全盤接受學校為提高學生考試分數的做法,包括組織違規補課、對學生進行準軍事化管理、每一個月隻放一天假等等。
這樣的家庭教育指導,正在反噬學校教育。如有不少教師抱怨,學校推進任何教育改革,都舉步維艱,家長會質疑開展所謂素質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家長被深度卷入學生的學習、作業之中,質疑老師的教育教學。
這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分的結果。二者的共同目标是育人,但具體職責卻不同,學校教育的主要職責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國家規定課程體系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則是做人的教育,通過陪伴孩子成長,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關注孩子的人格和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可以依托學校開設家庭教育課程,但必須界定清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同的職責,不能把家庭教育變為學校教育的附庸。
家庭教育指導中的家校合作共育,隻是家庭教育的部分内容,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履行監護責任,關注個性發展,重視其成長、進步,這是家庭教育更重要的内容。為此,要結合當前的“雙減”政策,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綱要,明确學校、社區、家長等在家庭教育指導中的角色、任務。(熊丙奇)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