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視頻
說課稿
強化量感培育,體悟測量本質
《鉛筆有多長》課前說課
倫教彙賢實驗學校 魏匆匆
把“量感”從“數感”中獨立出來,會更加重視“數”的現實意義,從而培養 “用數學看待世界的眼光”。今天我想談談對“強化量感培育,體悟測量本質”的見 解,從以下兩大方面對《鉛筆有多長》進行課前說課。
一、說研究
(一)說聯系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内容,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從整體單元的視角看,本課結合對厘米的認識,認識分米和毫米,逐漸完善長度單 位的體系;而長度的學習又是傳統度量的起點,為後續“面積”、“體積”的學習做 好鋪墊。
(注:度量的發展經曆了傳統度量、拓展度量到現代度量的過程。傳統度量主要是針對 幾何概念,包括長度、面積和體積等。)
(二)說學情
共性學情:二年級學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需要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來形成對長度的直觀感知。
個性學情:經過培養,本班學生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能有效開展小組合作。
知識起點: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及其之間的關系(邏輯起 點)。通過課前調查,開展診斷性評價,發現學生基本能正确測量,隻有少部分學生 能合理估測,這便是量感的生長點。(真實起點)
(三)教學目标
知識技能:經曆實際測量,認識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 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數學思考: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問題解決: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 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
情感态度:初步發展估測意識,激發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 動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單 位換算。
二、說教學
(一)教材處理
結合教材分析,對比人教版教材,可見此課的知識點這三個特點:容量大、頗 抽象、很零散。因此,①适度前置學習,提高課堂效率,②組織測量活動,化抽象 為具體,③重視理解關系,建立知識體系,做到靈活處理教材、有機整合内容。
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體悟測量、感悟長度
下面選取其中兩個片段談談我的教學創新。
(二)教學過程
片段一:以“測”悟“量”
1.以刻度尺,認識長度
法國數學家龐加萊強調度量工具的重要性,刻度尺就是長度單位的載體。課前學生借助刻度尺進行研究,初步認識分米和毫米。課上,則重點抓住“量” 之間數量關系,進行概念的再解讀:
(1)這些線都是 1 分米長嗎?是的,10 個 1 厘米就是 1 分米,我們可以寫成:1 分米=10 厘米(闆書)。
(2)為了直觀說明厘米和毫米的關系,我引導學生再次數格,發現 1 厘米裡有 10 個 1 毫米(圖 1),像這樣 10 個 1 毫米的長度也是 1 厘米(圖 2),1 厘米=10 毫 米。
(3)比一比課前做的“10 厘米尺”,學生可能會發現這其實就是“分米尺”啊, 而有些人做的尺子長一些,有些人的短一些。我順勢提問:這樣的“分米尺”标準 嗎?經過思考,學生會說既然是“1 分米”,大家做出來的長度應該都一樣,這些都 是統一的長度單位。至此,透徹認識分米和毫米。
2.以身體尺,感受長度
我讓學生活動起來,通過比一比認識“身體尺”:比一比刻度尺,1 拃長約 1 分 米;捏一捏校卡,1 毫米大約這麼長。
3.估測實測,對比長度
接着我組織三人小組活動,合作估測、實測:數學書的長、寬、厚。學生在量、找、比、估中逐漸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以身體尺的“估”與 刻度尺的“量”,形成“方便”與“繁瑣”的過程對比、“大緻”與“精确”的結果 對比,借此趁機滲透生活中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恰當的測量方法,發展估測意識。
4.聯系生活,感悟長度
我借汽車宣傳海報進行拓展:用毫米做單位不是因為汽車比較短,而是在制造 汽車時都已經精确到 1 毫米啦。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失之毫厘,謬以千裡。即使是 再微小的錯誤,也可能造成非常大的損失呢!旨在立德樹人,幫助學生養成嚴謹、 細緻的學習态度和方法。
在片段二之前,我創造性使用教具“分米尺”,展開也是“米尺”,10 分米,10 個 10 厘米,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打通了“1 米=10 分米=100 厘米”的聯系。我還鼓勵學生類比、遷移梳理四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為抽象的單位換算再次溝 通“數”與“量”之間的關系。
片段二:以“數”悟“量”
為突顯單位換算的現實意義,我改編了書本情境,變“簡單的單位換算”為“兩 個長度辯長短”。
學生可能會借助“身體尺”直觀感知:3 分米(3 個 1 分米)大約這麼長,40 毫 米(4 個 10 毫米)大約這麼長,空間觀念得到發展。
在這樣的比劃過程中,學生也逐漸建立關系:3 分米=3 個 1 分米=3 個 10 厘米 =30 厘米,40 毫米=4 個 10 毫米=4 個 1 厘米=4 厘米;30 厘米>4 厘米,3 分米 >40 毫米。空間上的比較過渡到數量上的比較,産生換算單位的需要,“量感”與“數 感”的發展相輔相成。
(三)練習處理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實現提質增效,我精心設計練習,選用練一練第 3 題為基礎練習,鞏固長度單位換算,進一步發展量感、發展空間觀念;選用練一練 第 4 題為應用練習,讓學生學會根據生活實際選擇合适的長度單位,通過練習、提 問開展形成性評價,及時調整教學。
在 2022 版新課标的指引下,我結合科學、勞動 等學科設計了跨學科融合的小組實踐任務“豆子成長記”,引導孩子用數學眼光觀察 現實世界,以此開展總結性評價,了解掌握情況。
(四)教學評價
在這節課我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做到以評導教、以評促學。課前調查,開展診斷性評價,以便精準備課。課中提問、練習,開展形成性評價,及時調整教學。課後通過實踐任務,開展總結性評價,了解掌握情況。
*闆書設計重在幫助學生構建長度體系,一目了然。
三、結語
最後,我想以史甯中教授的這句話作為結語:“度量是數學的本質,是人創造出 來的數學語言,是人認識、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的工具。”結合課标對數學核心素養 的最新解讀,本節課的量感培育,落腳點有三: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培育數 學眼光;構建知識體系,發展數學思維;活用度量單位,學會數學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