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一、學習目标
1.會認本課“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會寫“寒、徑”的13個會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
3.借助注釋,大緻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二、我會寫
寒:hán(嚴寒、寒冷、寒來暑往)徑:jìng(徑直、途徑、大相徑庭)斜:xié(斜線、斜坡、目不斜視)霜:shuāng(霜凍、風霜、霜期)贈:zèng(贈言、贈送、回贈)劉:liú(姓劉、劉海兒)蓋:gài(蓋樓、蓋章、掩蓋)菊:jú(菊花、賞菊、春蘭秋菊)殘:cán(殘缺、殘害、殘酷)君:jūn(君子、君臣、國君)橙:chéng(橙紅、橙色、鮮橙)送:sòng(歡送、送來、送别)挑:tiǎo(挑逗、挑動、挑撥)
三、我會認
猶:yóu(猶如、猶有、記憶猶新)傲:ào(驕傲、傲骨、傲慢無禮)橘:jú(橘子、橘紅色、橙黃橘綠)
四、多音字
行:háng(銀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燈)tiāo(挑選)
五、理解詩意:
山 行【唐】杜 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作者介紹:
杜牧 :(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隐齊名,世稱“小李杜”。
字詞解釋: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石徑】石子小路。【生】産生,生出。“白雲生處”指山的深處。【坐】因為。
詩詞大意:
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在白雲缭繞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經霜的楓葉比二月春花還豔麗。詩歌主題: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賞析:
《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千古傳誦的佳作。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生機盎然的。前兩句寫出了詩人所看到的山中景緻。”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山勢的高而緩。”有人家”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袅袅,雞鳴犬吠,一驅寒山清冷之意,又照應了上一句的”石徑”,将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後兩句寫出了詩人停車欣賞的原因,這楓林晚景使他流連忘返,舍不得離去,并從中悟得了”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贈劉景文
【宋】蘇 轼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作者介紹: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字詞解釋:
【劉景文】詩人的好朋友。劉景文名季孫,原籍開封,是北宋名将劉平的小兒子。【擎】舉,向上托。【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正】最【橙黃橘綠】表面意思“橙子将黃,橘子猶綠”,指秋季景物。
詩詞大意: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隻有那殘菊的花枝還傲寒鬥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哇!那就是橙黃橘綠的秋天。
課文主題:
《贈劉景文》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洩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精彩賞析:
《贈劉景文》是宋代詩人蘇轼的一首七言絕句,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勉勵詩。前兩句寫景,”荷盡” “菊殘”描繪出秋天的景象。詩人面對”荷盡已無擎雨蓋”時,并無傷秋悲秋之感,筆鋒一轉,轉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在”已無”與”猶有”的強烈對比中躍然紙上。後兩句議景,揭示了贈詩的目的。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秋景。詩人一反常情,以”橙黃橘綠”寫出了秋天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也給了好友劉景文以勉勵。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作者介紹: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他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主要作品:《遊園不值》《嘉興界》《訪隐者》《四朝聞見錄》等。
字詞解釋:
【夜書】晚上寫。【蕭蕭】這裡形容風吹梧桐葉發出的聲音。【梧】梧桐樹。【客情】旅客思鄉之情。【知】猜想。【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弄。【促織】蟋蟀,也叫蛐蛐。【籬落】籬笆。
詩詞大意:
詩的大意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課文主題:
《夜書所見》通過對秋風落葉、籬笆下的燈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鄉的情感。
精彩賞析:
《夜書所見》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盡了深秋的凄清。 ”蕭蕭”兩字反襯出秋夜的寂靜, 接着用一 “送”字引出”寒聲”。梧葉搖落、江上秋風又進一步烘托了深秋寒涼的氣氛。秋風起時客未歸,瑟瑟秋風撩動着詩人的思鄉之情。後兩句寫由深秋夜晚的燈火想到的生活場景。這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追憶、留戀,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
六、問題歸納:
1.這三首詩有什麼共同之處,在内容和情感上又有什麼不同之處?這三首古詩的共同之處在于所描繪的都是深秋時節的景色。三首詩在内容上的不同之處在于:《山行》描寫了寒山、石徑、人家、楓林、霜葉;《贈劉景文》描寫的是荷、菊、橙、橘四種季節性景物;《夜書所見》則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籬落、燈火。三首詩在情感上的不同之處在于:《山行》表達了詩人對深秋山林景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贈劉景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勸勉和支持;《夜書所見》表達了詩人的思鄉和寂寞的心情。
2.《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還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麼樣?《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季的景色,從枯荷(荷盡已無擎雨蓋)、殘菊(菊殘猶有傲霜枝)、“橙黃橘綠時”這些地方發現的。我還知道秋天秋天的風,卷起了片片黃葉,在街道和巷子裡吹。又到家家戶戶儲存秋菜的季節了。大白菜、土豆、蘿蔔、冬瓜……堆滿了菜店的棚子。
3.《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秋葉、秋風、秋江、秋燈、想到了兒童在明亮的燈光照耀下挑促織。
七、課後習題答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山行》。背誦指導:可在熟讀古詩、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詩中的景物或重點詞語進行背誦。如《山行》:“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贈劉景文》:“荷盡——菊殘——好景——綠”;《夜書所見》:“梧葉、寒聲——秋風、客情——兒童、促織——籬落、燈明”。
2.這三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三首詩描繪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山行》的前兩句寫出了詩人所看到的山中景緻。寒山深遠,石徑曲長,白雲袅袅,人家暖暖,一驅深秋清冷之意。後兩句寫出的楓林比二月春花還豔麗,使詩人流連忘返,舍不得離去,并從中悟得了“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從“寒山”和“霜葉”這兩個詞不難看出古詩寫的就是秋天的景色。《贈劉景文》前兩句寫景,雖“荷”已“盡”,“菊”也“殘”,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給詩中的秋添了一份無畏的氣概。後兩句詩人以“橙黃橘綠”寫出了秋天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也給了好友劉景文勉勵。“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荷盡”和“菊殘”以及“橙黃橘綠時”都點明是秋天。《夜書所見》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一首七言絕句,有别于前兩首詩。詩的前兩句寫盡了深秋的凄清。梧葉搖落、江上秋風烘托了深秋寒涼的氣氛。秋風起時客未歸,瑟瑟秋風撩動着詩人的思鄉之情。後兩句寫由深秋夜晚的燈火想到的生活場景,這勾起了詩人對家鄉的追憶、留戀,更顯客居他鄉孤寂無奈。“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秋風”一次便點出是秋天。
3.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隻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豔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圖文解讀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同步練習1
一、給下列加點粗字注音。
石徑斜( ) 霜葉( ) 猶有( ) 傲霜( )擎雨蓋( ) 蕭蕭( ) 籬落( ) 挑促織( )
二、比一比,組詞語。
徑( ) 寒( ) 贈( ) 蓋( ) 殘( )經( ) 賽( ) 增( ) 糕( ) 戲( )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蕭蕭: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盡: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織: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重點段落品析。
記誦《山行》這首詩,并回答問題。
1.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2.詩中首句用“寒”來修飾山,你認為改作“青”或“蒼”好嗎?為什麼?
3.詩中第三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寫作者被楓葉的美麗所吸引。若改作“停車坐愛楓林美”,好嗎?(提示:想像一下,“楓林晚”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五、《山行》的最後一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寫得勝過春天。在你的生活體驗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處勝過春天呢?談談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
二、石徑 寒冷 贈給 蓋住 殘疾 經過 比賽 增加 年糕 唱戲
三、山行:在山中行走。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頭鋪的小路。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菊殘:菊花凋謝。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蕭蕭:風聲。客情:旅客思鄉之情。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四、1.“霜葉紅于二月花”,這一句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出來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晖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2.改作“青”或“蒼”不好。因為“青山”與“蒼山”都無法表現出深秋時節山的特色:蕭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見一片“紅于二月花”的楓葉,詩人是何等驚喜!4.改句不好。因為“美”隻是抽象的評價,而“晚”表面上隻是點明時間,其實卻能令讀者想像到這樣的畫面:夕陽的晖映下,楓葉流丹,如閃爍着金紅光芒的彩霞,這樣火紅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豔麗,更生機勃勃。
五、如秋風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潔清靜、秋菊之傲霜怒放、秋葉之翩然從容等等皆可。重在個性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