鲹子魚肉質細嫩
文/範敬貴
䱗子魚是我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魚,這種魚,味道很鮮美,就是細卡特多。但肉質細嫩,味道很鮮美。
䱗子魚,在寶應比較常見,三五寸長,指頭般寬,楊樹葉一樣狹長,扁平,魚鱗細密晶亮。這種魚叫翹嘴䱗,嘴巴高高翹起,鱗青白色,身子細長。䱗子魚有硬䱗和軟䱗之分。硬䱗魚的嘴尖硬而小,皆遊竄于水面,一眼便見。軟鲹魚的嘴大且軟翹,常潛藏在水底。
記得兒時,家門前就是一條小河,䱗子魚很多,夏天我隻要下河,就能用籃子弄到十多條。當然,什麼鲫魚、草魚、黑魚,甚至于虎頭鲨,都能弄到。
以前,小河裡的魚多得不得了,而且不費多大的事就能捉到魚。吃過午飯到河邊洗碗,油花兒浮起來,飯粒子沉下去,一群群的小魚就來了,随手用碗就可以舀到了;有時抓住毛巾的兩角,像蕩秋千一樣蕩幾下,也能弄到幾條魚。那時的小河裡除了弄到各種名樣的魚,抓蚬子、螺螺、“歪歪”(方言)就是河蚌,是舉手之勞。
夏天的午後,我經常拿個籃子,系上長長的繩子,把籃子往河裡一沉,然後再把籃子拎起來,淘一淘,不是魚就是蝦子就進了我的籃子。家門口小河裡的水,最深處也有一兩米,小時候我水性好,有時潛下水,腳在河底水草裡蹚,隻要蹚到了魚,一個猛子紮下去,準能把魚抓上來。魚捉到以後,交給母親,母親不是紅燒,就是煨湯,美美地吃了一頓魚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從前,我們家門前的那條小河,水很清澈幹淨,魚蝦螃蟹比較多那,我們“霞子”(方言,小孩子)自由自在。那些小河裡的河鮮,連着童年的樂趣,如今隻能在舌尖上回味,記憶中重溫了。
寶應的䱗子魚,吃法不複雜,我們家吃䱗子魚一般是将魚洗幹淨了,用鹽漬着,面粉裹着,香油炸着,一口咬着,又酥又脆,這種吃法有鄉土的味道。對于䱗子魚,其實吃法很多,可以清蒸,也可以紅燒。如果把䱗子魚做成魚幹也很好吃,把䱗子魚清洗後,用細鹽腌制一兩天,曬幹。吃的時候把䱗子魚幹子放在碗裡,拌上菜油、姜蔥和醋,放在鍋裡蒸。蒸好後,鲹魚幹子那誘人的香味從鍋蓋裡彌漫出來,魚的味香濃烈四溢。吃鲹魚幹子的時候,連頭帶尾嚼,又脆又香。
鲹子魚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鲹子魚下到沸水鍋中汆至五成熟,撈起,裝在盤子裡,澆上煸香的姜末、蔥花、花椒與熬好的尖角椒,做好後白黃紅綠的顔色皆有,色香味俱全。
說誇張一點,䱗子魚味美無比,在我們寶應鲹子魚基本上都是野生的。這是我喜歡吃鲹子魚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喜歡隔三差五的去買上一兩斤鲹子魚,放點辣椒串湯煮。講究一點的吃法,鍋燒紅後,放油,把鲹子魚兩面在鍋裡都煎成夕陽顔色,看上去絢麗燦爛,再加姜蒜,紅尖椒,大火煮,小火焖,起油皮一層後,香味鮮味甜味,一切該有的味道都在屋間遊走彌漫。
我欣賞鲹子魚的美味,一旦想鲹子魚吃,一向不買菜的我,也會跑到大橋菜市場去買,大橋菜市場沒有就去樂意樓菜市場,隻要多跑幾個菜市場,總能買到鲹子魚。
鲹子魚一般在野魚塘裡比較多,河裡、湖裡也不少。鲹子魚,不像鳊魚鲫魚體積大,它身子細長狹小,扁擔形狀,手指般長,遊動靈活,它鱗片細小雪白,閃閃發光,似晶瑩閃爍的星星。湖裡的鲹子魚比河裡的鲹子魚好吃,河裡的鲹子魚又比野魚塘裡的鲹子魚好吃。原因在于水的流動性,越流動的水養育的鲹子魚肉質越鮮美,越甜潤。
前段時間,老同學從南京回來,他不想去飯店,更不想吃雞鵝鴨,肉類就不用說了,偏偏想吃鲹子魚,我就清晨跑到湖邊,找人買了兩斤鲹子魚招待他,鲹子魚雖小,但老同學吃得有滋有味。用鲹子魚來下酒,喝一口酒,夾一箸鲹子魚,那情景,神仙窺見,也會跳牆。更重要的是吃的是一份真情。
本文系澤文夢筆(ID:zewenfjg)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