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講的什麼内容?《周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我們應該聽誰的解釋?最靠譜的當然是《易傳》自己的解讀《系辭》當中有一段,三次講到“《易》之為書也”,顯然就是在告訴我們《周易》是一本什麼書,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周易講的什麼内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周易講的什麼内容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我們應該聽誰的解釋?最靠譜的當然是《易傳》自己的解讀。《系辭》當中有一段,三次講到“《易》之為書也”,顯然就是在告訴我們《周易》是一本什麼書。
《系辭》首先說:“《易》之為書也不可遠。”這是講《周易》與我們普通人是什麼關系。
這裡說的不可遠,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不可以遠離道,一種是不可以遠離身邊的生活。從前後語意來看,多半是後者。隻有講身邊的事,才可以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易》這本書蘊含的道理,原來就在我們身邊。
那麼,《易》作為一本書,講的到底是什麼呢?《系辭》接下來的主題可以概括為一個字,這個字就是:變!
《系辭》說:“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所謂屢遷,屢就是多次、不斷,遷就是不在一個地方,是指位置的變化。變動不居,就是變動不停的意思。
“周流六虛”的“虛”,不是指虛實的虛,而是由虛的本義引申出來的位置。六虛是指由六爻代表的六種位置,或者代指上下左右前後所有的空間位置。所以,“周流六虛”的意思是周遍流動于所有的空間,也就是說變化無所不在。
總結起來,就是: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系辭》接下來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适。”
“上下無常,剛柔相易”,前後互相相關。上下無常,是指上下位置的變化并不固定,而變化的内容就是剛柔之間的互相轉變。
“不可為典要”的典要,指的是固定的準則,而實際的變化并沒有書本可循,而是“唯變所适”。根據當時時機的變化而變化,該變則變。
因為這些變化的緣故,就會帶來吉兇的結果。所以,不管是出是入,也就是有所行為還是沒有行為,都要有相應的度;無論是顯于外還是隐于内,都要知道畏懼。要對于憂患,對于所發生的事,有明确的了解。即使沒有師保這樣的人監督教導,也要像父母就在跟前一樣要有自律。也就是:“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之後,《系辭》又說:“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大意是說: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遵從《周易》中的卦爻辭予以我們的提示,用它來揆度其中的義理,找到規範的運行規律。如果不是因為聖人的出現,那麼道的運行也就沒有人探究了。
這一段當中,上面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而下面則說“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典要和典常是一個意思,都是指固定不變的法則。
一個說不可為,一個說既有,看起來互相矛盾,其實說的是一回事。前者說變化無常,後者則是說變化無常乃是《周易》描述的真理,換句話說,《周易》告訴我們的真理就是: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永恒的變化!
附《系辭》原文: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