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傳出消息:目前上海本市本土新冠感染者數量多,除無症狀感染者外,在确診病例中絕大多數是輕型,少部分是普通型,還有重型。哪些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會重症化?來看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潘珏的解答。
潘珏說,判斷會否重症,首先看年齡,5歲以内兒童、老年人是重點關注人群。根據新冠肺炎診療指南第九版,老年人的年齡圈定為大于60歲,這比第八版“大于65歲”擴大了範圍。
判斷會否重症的第二個指标是是否患有基礎疾病。本身就有功能障礙的老年人尤其需要關注。例如,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患者;腦血管疾病患者(腦梗、腦出血等)基礎免疫相對比較差。新冠診療指南,特别關注高血壓及肥胖人群,這二類人群也易重症化。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會否重症化?與患者肺功能損害的程度相關。急性哮喘發作氣道反應性增高,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滲出,那就會“雪上加霜”,導緻缺氧,使疾病惡化;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侵襲下呼吸道,導緻肺功能進一步下降,臨床上表現缺氧、呼吸困難等。
至于糖尿病、腎衰患者,一旦感染,此類患者組織修複能力差;上述人群均為重症的高危人群。而晚期腫瘤患者有手術、放療、化療等病史,身體免疫功能差,也易重症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風濕疾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重症化也易發生。
針對之前研究顯示“肥胖人群得了新冠更易重症”的說法,潘珏認為是有科學依據的。無論各個年齡段,肥胖都是重症化的誘因之一。至于圍産期婦女,産後42天均屬于高危人群;晚期妊娠患者因種種因素會出現早産,此外,重度吸煙(大于400年/支)的人群,相比普通人群更易重症。
潘珏說,新冠病毒診療指南明确,C反應蛋白、乳酸、白介素6、凝血因子、氧飽和度等臨床指标的動态變化,可提示是否出現重症。兒童重症會出現呼吸頻率快、嗜睡等症狀,尤其關注重度營養不良、先心病、新生兒等兒童群體,要留意重症預警指标。
專家最後表示,新冠病毒不是“大号流感”,它作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有其自身特點,可對患者機體多器官帶來損傷。至于是否會引發重症化,應該根據個體差異,及時判别、及時治療。
出艙回家後需要注意什麼?
昨天上午,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首批322人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順利出艙。
據了解,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可容納5萬多張床位,于9日起陸續接收輕型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是上海目前最大的方艙醫院。
上海集中隔離點醫療救治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接受采訪時說:“接下來出院人數會慢慢上升,而且将來會出的比進的更多。”
出院患者回家後需要注意什麼?
上海集中隔離點醫療救治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對患者囑托,回到家後要注意休息,補充營養,适當活動,定期報告身體狀況,他表示:“最關鍵的是調整好心态。”
新冠肺炎是“大号流感”嗎?
陳爾真表示:“目前還不能說新冠肺炎是‘大号流感’,對打過疫苗的人來說可能病并不重。但是對高危人群,尤其是沒有打過疫苗的老年人或者是青少年,他們一旦感染可能會引發一些不良的後果。”
上海新聞廣播綜合自:上海發布、上觀新聞、新民晚報
來源: 上海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