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名字的由來
熟悉西遊記的朋友們都知道,唐僧的二徒弟本體是豬,指豬為姓,觀音賜法名豬悟能,之後唐僧賜名八戒,隻因老豬在受觀音點化之後,吃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唐僧聽曉後就賜名八戒,那五葷三厭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在道教文化中,崇尚清靜無為、道法自然,修行者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逍遙自在的,飲食文化中,也制定了戒律,其中就有五葷三厭。
葷”在古代僅僅表示某些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香草類植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葷,臭菜也”。佛教和道教幹脆将它讀作“熏”,葷菜就是熏人的臭菜,可見古人對它們的厭惡。在《本草綱目》中是這麼描述的:“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由此看出,所謂的葷,在古代并不是肉,道家以韭、薤xiè、蒜、芸薹tái、胡荽suī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gé蔥為五葷”。
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認為“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湧幢小品》)。厭,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