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birthday),既指一個人出生的日子,也指一個人的出生日紀念日。别稱:生辰、壽日、母難日。傳統中國人以農曆計算生日,小孩子一周歲的生日稱為“周歲”,有各種習俗。老年人的生日稱為壽日,在50歲以上逢十可稱為大壽。在中國的傳統中,生日吃長壽面和雞蛋。現代西風漸進,不少人以陽曆計算生日,慶祝方式也改為蛋糕和蠟燭。
- 生日溯源
中國人新的一歲開始于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一,就是說除夕過後,每個人就長了一歲。所以新年辭舊迎新也意味裡面含有歲數的一定含義,這種年齡叫做“虛歲”,所以就會有農曆十二月的新生兒,過完農曆新年之後,虛歲就已經2歲了,其實才出生一個月左右。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的人一般過生日還是習慣使用農曆,所以每個人可以有兩個生日,一個農曆一個公曆。因為中國農曆紀年法是一種經過修訂的月曆,是跟月亮的公轉周期有關的,所以每一年農曆生日對應的公曆日期不一樣。
- 人們為什麼要過生日呢?
- 慶祝生命的延續和興旺
- 對母親賦予生命的感激
- 消災驅邪
衆所周知,生日伴随着一個生命的全過程,它見證了生命最初來到世間時的“哇哇”啼哭聲,也記載着歲月流逝中的道道痕迹,每個人對生日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 慶祝方式
每個人的生日都是對于個人來說比較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增加。中國舊時的生日慶祝一般是面對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人。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花甲),七十古稀”。這些歲數對于中國來說應該具有特别的含義。人到了80歲以後就是高壽了,所以這個歲數去世的人的葬禮也叫喜喪。
- 中國傳統
慶祝老人的生日一般是子女親手為他們做的壽面與壽包;小朋友過生日,父母會封紅包給兒女,以作表示。
1.長壽面
無論老人小孩過生日的時候,都要煮面條,代表着長長久久,寓意長壽。
2.抓周
抓周,起源于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蔔嬰兒前途的習俗。
新生兒周歲時,将各種物品擺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币、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鼠标、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3.做壽
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賀活動。做壽時,親朋好友要為壽星準備壽幛、壽燭、壽桃、壽面,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面,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後親友前來祝壽。
- 西方傳統
1.生日歌
親朋好友一起給壽星唱《生日歌》,表達祝福。
2.生日蛋糕
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種裝飾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上面要插上與壽星年齡一樣多的蠟燭,也有用數字蠟燭的。在生日蠟燭點燃的過程中,壽星要雙手合十許下自己的心願,然後一口氣吹熄蠟燭,祈禱心願的達成。
中古時期的歐洲人相信,生日是靈魂最容易被惡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當天,親人朋友都會齊聚身邊給予祝福,并且送蛋糕以帶來好運驅逐惡魔,流傳至今。
3.生日派對
邀約親朋好友一起聚會,可以是就餐,也可以是遊玩......一般參加生日派對的朋友和家人,還會準備禮物送給過生日的人。
生日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特别的日子,所以一般過生日的人都會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别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對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點來,但是成年人則比較反感,因為又有人來祝賀自己老了一歲。
現在的你還期待過生日嗎?
過公曆生日?還是過農曆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