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王鼎-【村居】
風筝的發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人類最早發明的飛行器,直到今天,飛行及航天行業仍在利用它的飛行原理。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斫木制鳥,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後有公輸般,魯班改為竹制,得以成功。至隋唐五代時期,改用紙糊,故稱“紙鸢”。明代陳沂在《詢刍錄·風筝》中這樣記述:“五代李邺于宮中作紙鸢,引線乘風戲。後于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筝,故名風筝。
而真正形成流派,還是從清朝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問世後開始的,在他撰著《紅樓夢》的同時,曾為殘疾人撰著一部《廢藝齋集稿》,全書共分八卷,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總結了43種中國風筝的紮、糊、繪、放的技法及圖譜,同時還附有各種風筝制作要領的21首口訣,經藝人們相互傳遞、抄錄,将風筝技藝流傳至今,使我國的風筝文化技藝再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出現了濰坊、北京、天津和南通四大區域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