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悲情人物。他的充滿坎坷磨難的一生驗證了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年少時,杜甫的祖父為鞏縣縣令,也就是現在的鞏義市。因此家境也算優渥,借助祖父的勢力,若是肯鑽營,也未必不能撈得一官半職。
隻是号稱“詩聖”的男人又怎會隻靠着祖上餘蔭過活呢?于是,科舉就是不二之選了,可惜的是屢試不中,難道說杜甫才情不高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但才情跟生活有時候是隔着天涯海角的對望,才情再高,若是不能在生活中将之變成既得利益,或者是根本變不成既得利益,那生活過得也許還不如種地的農夫。
年少時的杜甫志存高遠,一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有此志向的人,展望的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毫無疑問,杜甫是有宰相之志的,不過他隻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卻沒有宰相的“才華”。
于謙力挽狂瀾,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可不隻是仁心愛民!
張居正位居首輔,号稱“站皇帝!”也不隻是精通詩書!
自古官場黑暗,這是不争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你想打敗所有狐狸,就得比它們更奸詐狡猾,杜甫是狡詐狡猾的人嗎?不,他不是!
如果杜甫是,他能寫出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這樣的詩嗎?能寫出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嗎?
所以杜甫對平民是有深切的同情以及一模一樣的感同身受,因為他自始至終也不算純粹的官宦子弟。
杜甫不同于李白,李白好交友,且也曾在權力中樞外徘徊,雖然沒有踏進去,但比起杜甫好得太多了。
杜甫一生多半的境遇就跟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底層人一樣,甚至還不如我們!因為他的小兒子,是餓死在家中的。難以想象,在後世擁有“詩聖”名号的人,竟會如此貧苦。
“貧賤不能移”,在當時雖然杜甫沒有樂觀主義精神,也沒有積極進取的能力,不過他留下了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這種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志向,再也沒有比這句詩更能稱得上“憂民”二字了。
現在房子多得數不勝數,雖然還是買不起,但千萬畢竟是千萬了,也算完成了他老人家的志願了。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杜甫名傳千古,他所作的詩篇當時未能見效于微末,卻激勵了無數後世之人前赴後繼。
詩這種東西就是理想,但隻要不放棄,理想的光芒終有一日會照進現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