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睡覺引發的奇聞—《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科普繪本在總體中占比量并不多,收到樣書後,感覺沉甸甸的,大開本、全彩、又有大英兒童百科的标榜,花幾個工作日認真研讀,慢慢地這套《大英兒童百科· 睡前小百科》的科普繪本在我眼前逐漸變為一亮,科普也能這樣有趣,科普也能讓讀者癡迷。這套繪本依托于享有盛譽的《大英百科全書》,由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組織權威專家編寫與睡覺有關的知識點,彙集成四冊而成套。但隻關注了一個關鍵點:睡前親子共讀。把睡前兒童關注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就成為本書最大的亮點。
大英百科全書公司于1768年創辦于英國愛丁堡,1902年總部遷至美國芝加哥。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240餘年間曆經15次修訂,不斷添加新的知識,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權威性、學術性和國際性的巨著,舉世無雙的知識大全。《大英百科全書》被沒有念完大學的蓋茨視其為一生的知識伴侶和智慧的指路明燈,他甚至宣稱“是《大英百科全書》令我獲得了一切有用的知識”。
在國内童書市場,有關《大英百科全書》的系列圖書,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廣泛流傳,《大英兒童百科全書》和《大英兒童漫畫百科》。
《大英兒童百科全書》軟精裝升級版,全彩,全套共16冊,2020年1月上市,6-12歲,608元,是深具人文底蘊的百科全書,為孩子呈現浮動書紙上的斑斓大世界。知識被用充滿了趣味性、故事性和文學性的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每一個條目,或是一篇有趣的故事,或是一篇精巧的科學小品,或是一篇隽永的散文,或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從體例上看,以文字為主,插圖較小,内文按英語字母排序,知識點之間彼此孤立,更适合有自主閱讀能力的小學階段的兒童閱讀。
《大英兒童漫畫百科》平裝,全套共50冊,2020年6月上市,1750元,6-14歲,以《大英百科全書》為基礎的全科漫畫書。16萬好評,娃看N遍還能笑出聲,哪有機會吃灰。獨一無二的漫畫版,讓孩子愛上閱讀。但漫畫書的形式并不适合親子閱讀,文字多,以對話為主,對孩子的識字量有一定的要求。
而最新出版的《大英兒童百科· 睡前小百科》平裝,精緻函套,全彩,全套共4冊,2021年9月上市,180元,大英百科團隊專為3-8歲兒童打造的高品質睡前讀本,精美插圖,可讀性極強。知識點延展串聯,跨越多門學科。5分鐘一個小話題,睡前共讀漲知識。
我對《大英兒童百科· 睡前小百科》構圖與設計的視覺印象是,在裝幀設計上,有别于普通的繪本,像是一個16開的筆記本,豎開本,56頁海量的内容。大開本則呈現大幅的畫面,帶來強烈的視覺感受,鋪陳了内容張力;書本式的目錄,在繪本中實屬少見,可以有選擇的去閱讀,隻因科普的故事是獨立又關聯的;與書名同色的書脊,主題的封面,全套有精緻的函套,凸顯未讀的暖心;邀請你進入創作者的經曆,對他們送去一份敬意;溫馨周到的術語表,簡潔一語道破天機。
封面采用内文一頁,以提示内文中的關鍵線索,讀者可以從封面進行内文的預測。書名采用不同字号,重點體現本書的主要内涵,幼圓的字體方正、飽滿、圓潤,富有獨特的親和力。
環襯的設計采用密集重複排列的方式,前後呼應,表現睡覺的姿勢和床具,動物的洞穴和天空的星座。進一步暗示正文,讓小讀者直接進入主題,有一種震撼之感。
版面采用無邊框的設計,縮短了與讀者的距離,體現出知識的寬廣。
精心構思的文字圖像化設計,讓圖文相輔相成,而圖文合頁又讓畫面完整無缺,注解和說明的藝體文字結合底圖更好的對畫面做出了解讀。三者的結合讓科普不再單一而豐富多彩。
以繪本形式出現的百科全書是首現的,文圖的結合,以圖為主,文字增多,内容有趣。凸顯3-8歲拉大的閱讀年齡段。
全彩的畫面,因為缤紛的色彩能使記憶鮮活,讓孩子心情愉悅,看上去就很美。
人物采用卡通設計的表現形式,用相對寫實的圖形,用誇張和提煉的手法将原型再現。卡通圖形可以做到了滑稽而可愛,也可以嚴肅而莊重。
這套書彙集了多種不同的繪畫風格,采用電腦繪畫和手工繪圖相結合,而手工繪圖又展示出水粉、水彩、蠟筆及油畫等多種形式的繪畫技法,不同風格的藝術家分章節為這套書的插圖做出了貢獻,共同演繹這套興趣盎然的故事,夢幻般的圖畫展示了非常寬泛的色彩。
克裡斯汀·古迪希在《今晚睡在哪兒?》中8-23頁和《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中48-55頁,采用數碼藝術手段進行創作,在色塊、紋理、顔色和筆觸上有更多的表現。電腦繪畫有更加真實、細膩和逼真的一面,失去了手工的痕迹,讓畫面變得越來越精緻了。這精緻不是油畫那樣細膩豐富的光影變化,而是畫面細節看得更清晰了。
艾米·格萊姆斯在《夜空裡都有什麼?》中40-55頁,采用了電子拼貼畫的方式,先是手繪勾勒出每個物體的形狀,在電腦掃描加工,制作成數字化的拼貼畫。這樣可以同時保留手繪的質感,又保有電腦顔色又細膩富有變化。在電腦中上色時也會模仿手繪的質感,因此作品整體透露出别樣的溫柔與人文情懷。
娜塔莉·斯米利在《今晚睡在哪兒?》中24-39頁也是善于用電腦繪畫,但她喜歡用傳統的畫筆為作品營造質感和深度,在電腦繪圖的基礎上,用傳統的畫筆進行在創作。
而其他繪者采用的傳統繪畫技法,把油畫鮮豔的色澤和立體感、水彩的清新飄逸和淡雅柔和、水粉的淋漓揮灑和色彩穩沉、蠟筆線條的柔和與随意,體現的淋漓盡緻。這讓全彩的畫面以内容而豐富,因技法而多彩。
大量的細節讓孩子們沉浸在書中,如《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中1626名小女孩睡在一個特大帳篷中,一個挨着一個,表情狀态不同,但還是有重複性的,這一定是足夠的人數嗎?
3-8歲是分學齡前和學齡後兩個年齡段,對學前來說,這套書文字偏多,内容偏重,在親子閱讀中要避重就輕。同時,這套書也分為兩個層次,《今晚睡在哪兒?》和《在夜空裡都有什麼?》偏重于學齡後。創作者也做了相應的考量,如《今晚睡在哪兒?》,在事實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小細節:法老圖坦卡蒙的床邊的黑貓、瓢蟲;日式床褥腳底下的玩偶;蘆葦床前的烏龜;吊床上下小狗的對峙等等,增加了親子閱讀小讀者的指向性,為小小讀者增加了尋找的機會。
同時也展示出更多與我們密切相關,但又不甚知曉的小常識,讓小讀者開放了眼界,沒出家門就看到了大千世界。如:暖和的炕、睡在旅途中、忙忙碌碌的一夜等。
在《動物們怎麼睡覺?》中,我們熟知的蝸牛,竟然在睡了多年後,竟然醒了過來。真是讓大讀者也大跌眼鏡。
讓百科融入故事,用聊天的方式、輕柔舒緩的文字節奏給孩子呈現一場趣味十足的輕科普。例如: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為了躲避讨厭的蚊子,防止因被叮咬而傳播疾病,人們會在床上挂蚊帳。還有什麼防蚊方法比在床上挂上蚊帳,再把蚊帳邊緣塞好更妙呢?而且挂上蚊帳後,床好看多了。
除了整體畫面的文字外,還為了更好的解釋一個知識點,又增加了多處簡短的文字注釋,就像是相互間的對話。如《今晚睡在哪兒?》中“暖和的炕”一節,就展示出母子茶叙中的對話:“有時炕下還有抽屜,用來烘幹濕靴子。”“全家人在炕上都能睡得下,希望晚上沒人打呼噜。”等等。溫馨而真實,娓娓而道來。增加的備注很容易把知識點講清楚,讓閱曆尚淺的兒童也能明白。
這本書的内容很詳盡,每一小部分都非常簡單明了,每一段信息就像一首沒有歌曲的搖籃曲。如:《夜空裡都有什麼?》中“從日出到日落”一節,“日出和日落時,陽光就像是融化的冰棒,看起來真好吃。”“在太陽落山之後,天黑之前,是短暫的黃昏。如果沒有雲的遮擋,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月亮,還可以看到星星在天空中閃爍。”
故事中的故事也很多,如《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中,莊周的《夢蝶》、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劉易斯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都是經典的傳奇,把這些故事的内核移植到這裡,來诠釋夢,讓小讀者即記住了經典故事,又為科普做了有力的注解。
在《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中,還把大家都知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也搬到了這裡,使故事更具有了權威性,也增加了更多的知識,如人數最多同時睡覺達5個小時以上,鼾聲最響亮的人,等等。
還有些不被注意而常識性的東西,如睡眠時間最長的動物,最短的動物,宇航員是如何睡覺的等。這些互有關聯的跨學科知識,滿足孩子各種好奇心。
從我們為什麼要睡覺,引發對夢的解釋,繼而聯想到無奇不有的床;從人為什麼要睡覺,聯想到動物們是怎麼睡覺的,最後發散地想到夜空裡都有什麼?從天文到曆史,從人類到動物,從地理到人文。
但要把故事講好,僅有創作的好是前提,還需要父母提前閱讀,才不至于臨場的尴尬,還從中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博學。不僅是親子共同看圖識文,有些是一看即懂,有些畫面是配故事的概述,需要認真研究才是。
以孩子興趣為出發點,打造睡前主題科普知識小課堂。哪31個知識點?就是全書的目錄點(除去作者介紹和術語表)。這31個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打造主題式科普知識小課堂。這31個知識點,跨越曆史學、心理學、生物學、天文學等多門學科,讓零散的多學科知識串聯起來。
3-8歲的孩子,具備了簡單的文字基礎,又不足以通讀全文,他們有一定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本書就是這樣讓他們敞開思維的天空,給想像插上翅膀,在父母的引領下,馳騁于無垠的世界。
每天5分鐘,一個知識點的篇幅恰到好處。對于剛開始接觸百科知識的低齡孩子來說,這樣的長度恰好能維持他們的好奇心,不會打消他們繼續探索世界的積極性。
但在閱讀時要掌握好尺度,即燃燒起好奇心,又讓好奇心有一定的期待。當然陪讀者隻是掌握文字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更多的知識與閱讀的技巧。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充到2個知識點,或者在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發散的擴展。
科普繪本當做故事繪本的講述,多了一份真實,多了一些提問引領的技巧,讓思緒發散到更遠,這就是趣味性科普讀物的優勢。
這些知識的準确性不容置疑,經過專家的審定,關鍵是符合孩子切身的生活體驗與閱讀興趣。目前隻是關于睡眠的小百科,但已經涉及到多個學科,不止有跟睡眠有關的知識,還有很多關于動物、夜空、宇宙和神話的百科知識。當然期待出版方審時度勢,看準市場商機,沿着親子共讀這個窗口延展下去,讓科普繪本走進每一個小讀者的心扉。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在問,我們為什麼會睡覺?夢是什麼?是不是床都是一樣的?動物們是如何睡覺的?
3-8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正是好問的年紀。睡前會天馬行空的想一些問題,而我們的父母也不是百科專家,你是否想要一本類似《十萬個為什麼》的繪本,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呢?這套大英百科官方出品的《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正是從3-8歲孩子睡前的關注點與興趣點出發,引入各種趣味知識,延伸性強,跨越曆史、心理、生物、天文等多門學科,權威性高,互動性強,充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涵蓋了孩子睡不着的相關問題。當然要想罩住孩子們的問題是不可能的,隻能告訴他們媽媽也不懂,有待你長大後去發現呀!我們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保護他們好奇心,讓他們伴随着好奇心一路前行。
小孩子的腦袋真的真的很奇特,其實說是奇特隻是他對于這個世界完全不了解,對于什麼都是保持一種探求的态度,因為他不知道一切,所以也就沒有我們大人的慣性思維去看這些事物,往往我們被問的問題,在我們看來就是理所應當的,而對于他們就是非常蠢的問題。
珍惜這段時間吧,都說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很天真很單純的,特别是那些會說話的小孩子,在剛剛學會說話的那個階段,簡直就是一個小話痨,經常為什麼為什麼的追着你問。
每一個孩子從小都有一顆好奇的心,世界對于他們都是新鮮好奇的。《大英兒童漫畫百科》和《大英兒童百科全書》的閱讀年齡都是從6歲以上,多文字和抽象的漫畫形式讓學齡前的孩子無從下手,而《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以繪本的形式,從低齡孩子的好奇心入手,通過親子閱讀在他們心中播下一棵探索萬物奧秘的種子。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就掉下來很好奇,蘋果為什麼都掉到地上,而不會向天上飛呢?這個問題促使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好奇心通俗而言就是思考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并多問幾個“為什麼”。而0~3歲孩子是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由這“是什麼”的階段,過渡到“為什麼”的階段。“是什麼”父母都能應付,可“為什麼”父母應答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父母無所适從,常常會失去耐心,并會因為種種原因強行制止、敷衍、取消,甚至訓斥、懲罰孩子,逐漸地孩子便會沮喪,從而放棄提問。沒有了好奇心,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欲望,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這才是最可怕的。
這套書就是激發、保護、回答孩子的好奇心,讓父母有所依,讓孩子有所從。親子在閱讀中都能得到啟迪和興趣,通過交談的輕松的方式。
從睡前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像思維導讀般發散思維,用多學科的豐富知識,滿足孩子各種好奇心,這套書從一個點出發,圍繞睡覺這一發散主題,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習慣。
讓思維可視化,是《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的又一大亮點,思維本身是無法被看到的,而這套書用思維導圖的思維,利用圖文并重的方式,使思維得以顯現,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也就是說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現在很多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思維導讀,但最有效的方法是貼近生活,用生活接觸到的事實,順着孩子的思維和視角去學習。而《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正是遵循着這一規律,把零散的知識用發散思維的方式串聯在一起。
孩子是天生的思維導圖繪者,孩子會畫畫,會用色彩,會畫線條,會貼小插圖,這幾乎就是思維導圖的全部要素了,此時不讓孩子培養使用思維導圖的習慣,讓孩子通過感官把圖像、色彩、關鍵詞和想法聯系起來思考問題,更待何時?
閱讀力就是這樣建立起來了,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讀了逾千繪本,可是照樣不會看書寫文章,隻因閱讀能力沒有相應提升,就是說隻停留在閱讀的階段,而沒有用發散的思維想問題。而《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以主題發散的思維方式,讓思維導讀應用于實際。
溫馨提示:如對《大英兒童百科·睡前小百科》感興趣,可到當當網選購。并預祝各位朋友國慶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