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貓街鎮:新風拂面鄉村美
武定縣貓街鎮:新風拂面鄉村美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走進楚雄彜族自治州武定縣貓街鎮,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碧波蕩漾、秀美寬闊的新村湖畔,鬼斧神工的仙人洞、風情萬種的鳳家花園與生态盎然的關天山相映成趣,構成“一境一世界”的動人畫卷,讓人魂牽夢萦。
如今,脫貧後的貓街鎮處處湧動着鄉村振興的熱浪,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新風陣陣拂面。
七排村的好日子
在貓街鎮七排村委會,村口“歡迎您到七排來”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藍天白雲下,湖水碧波蕩漾,桃紅柳綠菜花黃,謝亭倒映在水面,村間巷道平整幹淨,彜族民居、洋樓錯落有緻,環湖步道、村部辦公樓、路燈等設施完備,活動廣場、村史館的古樹下不時可見休閑聊天的人,滿滿透出的都是美好生活給當地群衆帶來的幸福感。
走進村民張大叔家的新房,隻見寬敞的堂屋裡沙發、彩電、音響等一應俱全,廂房裡安裝着粉碎機和磨面機,院子裡停放着2輛摩托車和1台旋耕機,廚房裡挂滿火腿、臘肉、牛幹巴,糧囤裡盛滿了玉米、稻谷。
“過去住的是危舊房、走的是泥土路、喝的是雨水,一年隻有半年糧,村裡的姑娘争着往外找婆家,小夥子難娶媳婦。”說起新農村建設給村子生活帶來的巨變,張大叔感歎連連,臉上堆滿幸福的笑容。他家6口人三代同堂,種植了5畝烤煙、3畝豌豆,養着30多頭豬,外加一個人打工,全家一年收入達到8萬多元,蓋起了兩層磚混結構房子,修建了裝有太陽能的洗澡間,“現在,大家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來水、住的是磚瓦房、吃的是白米飯,頓頓飯油葷不斷,外地的姑娘争着到我們這裡找婆家哩。”
據村黨總支書記彭興全介紹,七排屬貓街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鎮政府所在地28公裡,轄9個村民小組345戶134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8戶819人,下設6個村小組黨支部,共有黨員63名,有耕地面積2334畝、林地面積31422畝、平均海拔2120米,“過去,由于交通閉塞、文化落後、村民素質低,土地貧瘠、耕作粗放,這裡群衆的生活相當困難。”
轉變,源于2018年3月。楚雄州紀委州監委挂包幫扶七排村委會以來,先後選派駐村工作隊員12名, 119名幹部挂包198戶貧困戶。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州監委主任趙安升15次到七排村調研指導,提出“脫貧攻堅、暢通門路;多樣種植、土地盡用;羅漢神松、八面來風;興辦教育、琅琅書聲;建好支部、組織先行”的幫扶思路。
三年間,随着4000餘萬元各級幫扶資金的注入,逐步解決了當地生産生活用水、農田灌溉、河道溝渠治理等問題,鄉村路、村組路、村間路、機耕路等陸續實現硬化,住房改造、村史館建設、衛生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全面推進,七排村的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不僅如期實現了脫貧摘帽,還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村将圍繞鄉村振興,在不斷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的長遠規劃和常态化推進有效銜接的同時,重點打造七排水水庫環水旅遊景點的打造,讓更多的遊客來觀關旅遊,帶動發展。”彭興全信心十足地表示,全村将紮實推進門前四包、環境衛生集中打掃、戶廁改造攻堅、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美麗庭院創建等工作,進一步抓實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加大産業發展,不斷優化人居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群衆幸福指數。
武定縣貓街鎮:新風拂面鄉村美
武定縣貓街鎮:新風拂面鄉村美
飛針繡出新天地
鏡頭轉向倉房村委會。春日的午後,倉房大村村民、貓街鎮傳承彜繡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從梅正帶領繡娘們在“車間”裡忙碌地加工新訂單。
“去年因疫情訂單受阻,我們就集中精力做了兩件事:一是積極發展和培訓更多的繡娘,二是把彜繡‘扶貧車間’建起來、用起來,加班加點趕制新訂單。”指着面前琳琅滿目的各色繡品,李從梅樂呵呵地介紹:“這些是招商銀行總行的5萬個禮包訂單,這些是廣州秀禾服公司200萬元的訂單……”
據了解,依托滬滇扶貧協作項目援助的20萬元資金,這個占地100平方米的彜繡扶貧車間成立後,迅速成為了李從梅的彜繡專業合作社進行訂單樣品試繡和刺繡示範教學的新基地,吸納了當地大量繡娘加入其中。
42歲的李美花從事彜繡已有3年多,加入合作社以來累計獲得了上萬元的工資收入,是名副其實的“金牌繡娘”。這些天,他正帶着侄女楊偉芝在車間裡學技。“因為家裡娃娃小,不能全家都出去打工,我就打算在這裡跟着合作社學彜繡,就近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楊偉芝說。
目前,在李從梅的彜繡合作社中,像李美花、楊偉芝這樣固定、半固定的繡娘社員已發展到300多人。合作社采取“新型經營主體 訂單收購 貧困戶”的産業發展利益聯結模式,無償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定期開展培訓和營銷活動,與轄區内繡娘或社員簽訂生産訂單,按計件方式收購或支付繡娘手工工資。繡娘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到車間集體作業或者在家單獨作業,每天收入30至50元不等。
“立足扶貧車間,我們的社員已經發展到貓街鎮的麥地沖、半山、大麥地等多個村委會,有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李從梅說,為了讓彜繡扶貧車間的品牌拿得出、叫得響,自己還多次走鄉入戶、虛心請教學習,精心收集整理了2000多種圖案素材,不斷豐富産品種類、花樣和提高彜繡産品的價值,“現在,各種高端省内外訂單都紛至沓來。”
“酒好也怕巷子深,過去我們的繡品名氣小、渠道窄、訂單少,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彜繡手藝沒法變成收入。”李從梅感歎道:“現在依托滬滇幫扶文化推介,加上車間的投入使用,讓合作社的發展如虎添翼、走上了正軌,300多名繡娘全都因此脫了貧,大家齊心協力地為各方訂單飛針走線,用雙手繪繡甜美新生活。”
武定縣貓街鎮:新風拂面鄉村美
武定縣貓街鎮:新風拂面鄉村美
産業興旺氣象新
時下的龍慶關村委會,田間地頭滿是繁忙的春耕景象。在舊村村民小組的荷蘭豆種植基地,村民們正按照當地農技人員科學種植的要求,在地裡拔草、施肥,有條不紊地開展中耕管理。
“去年,我家試種3畝荷蘭豆,由于市場行情好,畝産值達到8000多元,比過去種植玉米、水稻收入翻了好幾倍。”一頭大汗的種植戶李文啟樂呵呵地說,今年自家種植30畝,通過架設節水滴灌,地租、工資等投入20多萬元,目前荷蘭豆長勢喜人,有望給家庭經濟增收10萬元,“好多村民在我的種植基地已經有了穩定的打工收入,下一步我還要帶動全村更多人發展荷蘭豆種植,大家一起增收緻富。”
舊村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李文偉表示,在村小組幾家種植大戶的帶領下,全村荷蘭豆種植面積現已超過100多畝,“這幾天種植大戶們正帶領工人搶抓最佳節令,忙得很呢!”
基地規模化種植,加上精細化管理和全新的土地經營模式,既給李文啟這樣的大戶帶來了可觀收入,也帶動解決了廣大村民穩定增收的難題,讓每位參與者都幹勁十足,許多昔日的“傳統農民”正逐步變身為“産業工人”。
“我們這個地租給基地種植,我們再到基地打工,一天收入80塊錢左右,又能照顧家裡老小,一舉兩得。”在種植基地務工的村民金王大媽高興地說。
據了解,2021年貓街全鎮計劃糧食播種面積2.5萬畝、種植烤煙1.12萬畝,收購任務145萬公斤,蔬菜、荷蘭豆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萬畝。為保障春季農業生産有種可播、有苗可栽、種滿種足,圓滿完成年初下達的目标任務,全鎮未雨綢缪早計劃、早準備,有序調度送技術上門和服務到地頭,調優結構保産量。
截至目前,全鎮春耕備耕完成雜交玉米種供應47.2噸、農膜供應895.5噸、化肥供應15300噸、農藥供應130.2噸,組織農技人員下村服務205人次,召開各類培訓會26場次,發放宣傳資料6000份。
“我們從年初就制定春耕生産工作方案,提前備足化肥、種子、農藥等物資,派遣技術員手把手、面對面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現場解答技術問題,打好春耕春播促春管保豐收這場硬仗。”貓街鎮黨委書記趙梓惠語氣堅定地說。
雲南網通訊員 賀明輝 李紹德 喬麗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