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頭疼于自家的孩子不好好學習,現在網絡上流行這麼一句話:平時母慈子孝,一提學習就“雞飛狗跳”,很貼切地反映了當前社會家長們輔導孩子學習的場景。
近日,一位985博士研究生媽媽在輔導女兒寫作業時被氣哭的短視頻走紅。視頻中的女兒磨磨蹭蹭在寫作業,并用手不停地擦眼淚。媽媽則帶着哭腔說:“我都不想做她媽了!就幾個生字,從早晨到現在,寫了3個小時~我也想控制我自己,我也不想罵她……”
想必這位高學曆媽媽處在那種境地下内心是非常崩潰的:自己學習那麼厲害,怎麼生個女兒就不好好學習,幾個生字都能寫3個小時。
其實,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因為家庭中存在錯誤的互動模式,使孩子沒有自驅力,對家長的掌控容易消極抵抗。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關鍵在于要培養孩子的自驅力。
那麼,該怎麼培養孩子的自驅力,讓孩子愛上學習呢?如果你是一位有此困惑的家長,那麼《親子關系的重建》一書可以解答你的這個困惑。
本書的作者趙玉萍, 是一位中國沙盤遊戲實戰專家,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幫助上萬家庭重建親子關系。她所著的《親子關系的重建》一書,指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關系出了問題。書中列舉了大量通過沙盤心理療法重建親子關系的案例,其中點出了3個步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驅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這3個步驟分别是:
1、改變自以為是的思考模式;
2、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3、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1、改變自以為是的思考模式
在家庭中,為了保證家長的權威,我們往往要求孩子要聽話。但殊不知你的經驗你的方法也許并不适用于孩子。
書中談到了一個案例。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媽媽和一個12歲的兒子。媽媽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孩子必須聽她的話,按她的要求做。兒子感到很壓抑,因此消極對抗,和媽媽還總是唱反調,不好好學習,因此母子關系很僵。
最終經過沙盤心理治療,媽媽認識到自以為是的思考模式是造成孩子學習消極的根源,需要進行改變。
那麼具體怎麼改變自以為是的思考模式呢?
首先是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感受。作為家長,你可以嘗試回憶下自己曾經處在這個年齡段時的想法。如在學習方面有什麼困擾,或多看看相關育兒方面的書籍,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特征等。
其次是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做一個耐心的家長。啟迪孩子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打斷和否定孩子,讓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真實的内心,不過早下結論。
因此,改變自以為是的思考模式是培養孩子自驅力的第一步。
2、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寫作業拖沓,明明1個小時能完成,偏要花3個小時。”“放學回家不是先做作業再玩,而是先玩夠了才不情願地做作業,還得我們在旁邊盯着……”
孩子學習态度不端正,你是打罵孩子,逼着他學?還是唠叨督促或者是陪在孩子身邊看着他學習?但是這樣做隻會适得其反,會使孩子更加反感并喪失學習興趣。
書中提到這是孩子的學習自主性不高造成的。所以,你該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怎麼提高呢?
首先應該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經常給他植入這個觀念,樹立他正确的學習觀。
其次要引導孩子使用正确的學習方法。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标,并根據目标安排學習計劃,最終嚴格執行計劃。目标完成可适當給予激勵,讓孩子自主自動學習。
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主性是培養孩子自驅力的第二個步驟。
3、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大家都知道,孩子是不能寵溺的。但是你是否擔心孩子還小,很多事情做不好,想為他撐起一片天?比如學習,需要你操心,需要你督促、陪伴?
其實你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首先要相信他自己的問題可以自己解決,在精神上給他足
夠的信任。其次經常鼓勵他,比如學習有點小進步也要給予他足夠的贊賞,讓他在心靈上得到認可,從而學習起來更有成就感。你隻需要大方向把握住不讓孩子偏離方向就可以了。
因此,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是你需要做到的第三步。
結 語
趙玉萍的《親子關系的重建》一書點明了孩子成長問題主要是親子關系出了問題。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好好學習,就需要我們家長培養孩子的自驅力。
如果你希望更好地教育孩子,改善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建議你可以讀讀這本書,相信你會有不小的收獲哦。
,